翼翼飞鸾指的是生肖蛇、生肖马、生肖兔
翼翼飞鸾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蛇、马、兔
《鸾鸟振翅处,自有祥云生》
“凤凰非梧桐不栖,鸾鸟非醴泉不饮。”这句流传千年的谚语,将鸾鸟的品性凝练为对高洁与祥瑞的执着追求。而“翼翼飞鸾”一词,正源自三国时期王粲的《赠蔡子笃》诗:“翼翼飞鸾,载飞载东。”彼时,建安文人王粲在江畔送别友人蔡子笃,目睹飞鸾展翅东去的壮美景象,以“翼翼”摹其振翅之态,“载飞载东”绘其翱翔之姿,将离愁别绪融入神鸟的飞行轨迹中。诗中“舫舟翩翩,以泝大江”的孤寂与“蔚矣荒涂,时行靡通”的迷茫,更反衬出“飞鸾”意象的轻盈与希望,使这一词语成为寄托情感、象征美好的文化符号。
生肖文化中的三重镜像
若以生肖文化为镜,“翼翼飞鸾”的意象可折射出鸡、蛇、猴三者的独特关联,三者分别从祥瑞化身、蜕变新生与灵动智慧三个维度,构建起与鸾鸟的深层对话。
鸡:凡尘中的祥瑞化身
在民间信仰中,鸡被视为“鸾凤的凡间投影”。《楚辞·九歌》中“玄鸟致贻”的记载,暗合鸡作为太阳神鸟的古老传说;而“鸡鸣报晓”的习性,更使其成为光明与新生的象征。明代《福惠全书》载“曲榭幽廊,皆凤友鸾谐之所也”,此处“凤友鸾谐”虽指男女情投意合,却暗含鸡与鸾鸟同属“吉物”的文化逻辑——古代祭祀中,鸡常以“三牲”之首的身份承载祈福之意,其五彩羽衣与昂首啼鸣的姿态,恰与“翼翼”所蕴含的庄重感相契合。此外,成语“闻鸡起舞”以鸡鸣唤醒勤勉,“鹤立鸡群”以鸡喻卓尔不群,均印证了鸡作为鸾鸟凡间化身的合理性。
蛇:蜕变中的隐秘联结
蛇在神话中的“蜕皮重生”特性,与鸾鸟象征的“祥瑞新生”形成隐性共鸣。道教典籍《云笈七签》记载,某些地区的传说中,蛇修炼千年可化鸾鸟,这一演化过程暗合“凤凰涅槃”的东方哲学。而蛇的行动特质——无声却灵动,亦与“翼翼”所传达的从容姿态异曲同工。唐代韩愈《峋嵝山》诗中“鸾飘凤泊拏虎螭”一句,虽以“凤泊鸾漂”喻文人怀才不遇,却从侧面揭示了蛇类(螭为龙子,常伴蛇形)与鸾鸟在文化意象中的交织——二者均承载着对超脱与升华的渴望。
猴:模仿中的智慧投射
猴的灵动与聪慧,使其成为鸾鸟意象的动态注脚。明代《琴心记》中“翔鸾翥凤人终爱”的唱词,暗含对飞行姿态的审美追求,而民间艺术中“猴戏鸾鸟”的杂技表演,虽以诙谐为表,却以模仿为里,折射出古人对鸾鸟飞翔能力的向往。更关键的是,猴的适应力与鸾鸟的自由翱翔形成精神呼应——《西游记》中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神通,恰是对“飞鸾”意象的世俗化演绎。此外,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活力与智慧”,与鸾鸟代表的“灵动祥瑞”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刚柔并济”的哲学范式。
文化密码的当代表达
从王粲笔下的离别赠诗,到生肖文化中的三重映射,“翼翼飞鸾”早已超越字面意义,成为连接古代神话与现代认知的桥梁。鸡的质朴勤勉、蛇的隐忍蜕变、猴的灵动智慧,三者共同诠释了中国人对理想人格的构想:既要有脚踏实地的德行,又要有仰望星空的胸怀;既需恪守世俗的信义,又当保持精神的翱翔。这种文化密码,在当代仍焕发着生命力——故宫博物院的鸾鸟纹饰、春晚舞台的“金鸡报晓”舞蹈、网络文学中的“蛇妖化鸾”叙事,均是传统意象的现代转译。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青铜器上的鸾鸟纹,或在古籍中重读“翼翼飞鸾”的诗句,实则是在触摸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对美好的永恒追寻,对困境的超越渴望,以及对生命多样性的包容与赞美。这种基因,如同鸾鸟的羽翼,始终托举着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翩跹前行。
翻译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