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以蜿蜒之姿在永靖县境内勾勒出一道长达107公里的“S”形曲线,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组成的黄河三峡湿地,成为黑颈鹤、大天鹅、苍鹭、红腹锦鸡、绿头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天然乐园和重要迁徙通道。
“每年春秋两季,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停歇、觅食。守护这些‘天空精灵’,就是守护黄河。”永靖县公安局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负责人王宝国介绍说,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非法交易,作案手段日益隐蔽。
今年7月,该大队破获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从犯罪嫌疑人家中查获6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力震慑了犯罪。
为切实保护珍稀鸟类及其栖息地,永靖县公安局成立了由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牵头,治安、刑侦、经侦、网安及各派出所共同组成的专业队伍,以黄河三峡湿地、库区沿岸和重点林区为核心,制定“线上+线下”“打击+防范”专群结合的立体化机制。
同时,永靖县公安局持续推进常态化野生动物救助,有效整合群防群治力量,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违法犯罪,助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期组织警力深入湿地周边的农家乐、餐馆、集贸市场、花鸟店、快递网点等进行地毯式摸排,24小时对重点电商平台、社交群组、直播内容进行线上巡查监测,发现非法售卖鸟类、猎捕工具的蛛丝马迹,立即固定电子证据。积极发动爱鸟协会、环保志愿者、摄影爱好者、沿岸村民等社会力量成为“生态前哨”,主动报告受伤鸟类、举报可疑行为,畅通线索来源渠道。
“警力跟着鸟儿走、警情围绕生态转。”永靖县公安局局长赵建颖介绍,随着秋季迁徙季节临近,该大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巡防体系,利用无人机在湿地核心区和陡峭林区开展空中监测,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让非法布设的猎网、毒饵、隐蔽的窝点无所遁形。强化与林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建立了信息共享、联合巡查、案件移送等常态化机制,多次开展多部门联合清网清市场行动。今年共查处非法狩猎行为6起,清除收缴各类猎捕工具25个,行政处罚19人,移送起诉13人,移送野生动物收容救助13只。
在严厉打击的同时,还注重预防教育和公众参与。每周,民警们在黄河沿岸开设流动“鸟类保护小课堂”,以案说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观鸟胜地、景区入口设立宣传警示牌,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爱鸟护鸟倡议,公开举报电话,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