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赋能 花式文创激发消费新活力
文创产业的兰州模式系列报道之二
金城好礼文创店负责人施飞正在摆放文创产品
兰州文创产业,是一场用现代创意激活古老黄河文明的“价值再造”。同时,兰州的文创产业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充满细节的领域。如今在兰州,传统文化正以文创为载体,迸发全新消费活力。文创店与博物馆文创聚焦黄河文化与馆藏文物,用创意让厚重历史变得可触、可玩、可藏,不仅收获游客青睐,更构建起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黄河文化可触可藏 解锁文旅新体验
中山桥南广场西侧,黄河铁桥的百年身影与金城好礼文创店的明亮店面相映成趣。这家坐落于黄河风情线核心区的文创店自开业以来便成为游客们触摸金城历史的文化驿站,将黄河风情、桥梁文化与兰州特色化作一件件可带走的城市记忆。
据金城好礼文创店负责人施飞介绍,店铺紧邻黄河铁桥这一游客必打卡地标,从运营之初便注重与黄河美景的融合,中山桥的钢铁结构化作冰箱贴图案,黄河水的波浪融入饰品设计,羊皮筏子的古朴形态变身潮流摆件。
“我们文创店一方面通过特色文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借助富有文化内涵的伴手礼,进一步宣传兰州,当游客把充满黄河、兰州元素的文创带回家,这些产品就成为了兰州的移动名片,为我们埋下潜在游客的种子。”施飞说。
在产品研发上,金城好礼文创店始终坚持文化为魂,实用为体,店内有7大品类、近千款产品。从日常实用的文具、服饰,到游客青睐的伴手礼,再到高端收藏级的非遗作品,层次分明地覆盖不同需求。其中,中山桥冰箱贴、“气量筏”摆件凭借地标建筑与实用属性,收获高复购率与口碑传播。而像“小狮弟”非遗文创、掐丝珐琅手作等产品,则是团队突破传统文化“老气刻板”印象的尝试。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目前,金城好礼文创店已与兰州文旅集团旗下景区、部分旅行社联动,推出“票根经济”专属优惠,实现文旅资源的深度联动。
“我们还一直在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接下来,我们将与阮氏葫芦艺术馆、李海明掐丝珐琅工作室等机构共创研发更多文创产品。”施飞透露,未来店铺还将拓展“文创+数字艺术”“文创+生活美学”“文创+研学旅行”三大方向,开发AR互动产品让静态文创“动起来”。
文物变身“萌宠” 解锁文创新表达
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内,“绿马和朋友们之家”主题空间内,在客厅、书房、厨房、运动场等不同的生活化场景中,有躺在沙发上、戴着厨师帽、拿着网球拍的“绿马”不停变化身份,吸引许多游客专程拍照打卡。
“绿马”是以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为灵感设计的毛绒玩偶,其歪头撒欢姿态以极佳的社交属性成为了近年来备受追捧的网红。
“‘绿马跳跳’的形象昂首嘶鸣、憨态可掬,是最受欢迎的。其实文物有它可爱的一面,设计产品时,我们反复修改方案,从跑姿形象到站姿形象,从侧身到正面,从严肃到呆萌,打磨半年多,最终确定了萌宠形象。”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创意总监吴小宇说。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设计师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馆藏文物、甘肃特产为灵感,在保留原型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卡通化处理,绿马玩偶、麻辣烫花束等爆款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些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偶,通过拟人化的设计语言,将严肃的文物变成了会卖萌的社交达人,让传统文化以更温暖有趣的方式走进现代生活。看上去轻松治愈的文创产品,从设计到落地,要经历几十甚至上百次的打磨修改,但文创设计师们始终坚持讲好文物故事。
“刚参观完甘肃省博物馆,看到这里有很多文物形象的文创产品,我十分喜欢,要买一些回去送给家人朋友。”来自湖南岳阳的游客熊丽说。
“优秀的产品会自己说话,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吴小宇说,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每个环节精心打磨,虽过程充满挑战,但大众的喜爱给了团队持续创新的动力。如今,“绿马”已衍生出“马胜利”“黑马”“拉面马师傅”等多个角色形象。
去年开始,吴小宇和团队又将目光拓展到甘肃特产, 玩偶麻辣烫、洋芋蛋蛋、花椒、苹果、黄芪等特产被创意制作成玩偶,同时推出了融入兰州美食和方言特色的“甘肃(不)土特产”系列,这些创新举措以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方式,赋予了甘肃地域文化新的活力,也让消费者在互动体验中深刻感受到甘肃文化的独特魅力。
黄河风情凝好物 文创物件火出圈
金城好礼文创店与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实践,如同两股并行的文化暖流,以创意为桥,让甘肃的地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进现代生活,成为可触摸、可分享、可留存的温暖记忆。
扎根黄河风情线核心区的金城好礼文创店,不仅将中山桥、太平鼓、羊皮筏子等文化元素转化为高复购的文创产品,更通过“票根经济”联动景区与旅行社,构建文旅消费闭环。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则以“绿马”元素为核心打造消费新场景,从铜奔马衍生出更多新角色,将土特产打造为“甘肃(不)土特产”系列萌趣玩偶,将文物和特产从展品、商品变为会卖萌的文化使者和可带走的文化记忆。
从黄河之畔的文旅驿站到博物馆里的IP空间,两者虽聚焦不同领域,却有着相同的文化初心:以创意激活文化,让厚重的历史变得轻盈有趣。无论是金城好礼让黄河文化“可带可藏”,还是甘博让文物IP“可玩可感”,都在证明文创的价值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它能成为连接地域文化与大众生活的纽带,让更多人透过一件件小物件,读懂甘肃的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进一步激发消费新活力。
记者 肖洁 见习记者 王文嘉 魏佳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