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综艺中,演员秦昊 “短剧无逻辑,决不演短剧”的论断引发热议。他或许未曾察觉,他的偏见,正在被一部部精品短剧打破。
前有现代都市短剧《盛夏芬德拉》引发热播狂潮,现有古装精品短剧《遥相思》横空出世,再树“精品化”质感新标杆。
如今的短国,早就变天了。
打开红果短剧的新剧榜单,《遥相思》的名字赫然出现在 TOP3 位置,红色的热度标识还在持续跳动。
该剧上线两天后,热度值逼近7000万。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话题热度也不断上涨,用户们极力推荐,这是一部值得看的高品质短剧。
“第一集居然敢拍 7 分钟!短剧终于不把观众当傻子了”“古装短剧也吃上细糠了”“王云云的哭戏直接把我送走”“李佑霖的黑袍装太帅了“”摘面具的瞬间,我反复看了 10 遍,眼神里全是戏。”……
这些评价是对《遥相思》的肯定,也隐藏着短剧质变的因子。
能打造出这样一部高品质的短剧作品,背后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支撑。在《遥相思》的创作班底中,我们发现了一家低调且有实力的短剧厂牌——西安快玩。本次《遥相思》的剧本完全由西安快玩原创。
在此之前,西安快玩还创作了《晚夏微澜》《上错婚车嫁对郎》《慕黎色》《两看相不厌》等一系列精品女频短剧,早已在女频赛道积累了成熟的创作经验与品质把控能力。这也为《遥相思》的高水准呈现埋下了伏笔。
作为今年投资最高的大制作古装精品短剧,《遥相思》细腻精致的画面、演员的演技、考究的服化道、完整的故事逻辑,让每一分制作费用花得都值得。
但这部短剧的意义远不止热度。它用长剧的叙事精度承载权谋与深情,彻底跳出 “碎片化娱乐” 的标签,证明短剧早已能成为传递复杂故事的优质载体。
《遥相思》之后,整个古装短剧领域的品质升级路径都变得清晰可见。
-01
古装短剧找到了自己的叙事节奏
短剧节奏快很容易,当下依然保持着“5 秒反转、10 秒爆点”的创作惯性,但慢下来,好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很难。《遥相思》用扎实的叙事功底改写了市场对古装短剧的认知。
整部短剧在叙事节奏、角色安排、故事逻辑等各方面,几乎都是比照长剧来创作的。我们来挨个分析。
首先,《遥相思》找到了自己的叙事节奏。整部剧情紧凑不拖沓,但也没有像传统短剧为了追求快节奏和删减情节或者是生硬转场。
比如,上来第一集的时长就7分多钟,这在短剧领域堪称“奢侈”。为了追求完播率,一般情况下,短剧的前两集时长很少超过3分钟的。导演用了7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引出主要人物、埋下主要矛盾、拉满悬念三重任务。
后面,有不少镜头其实可以1-2秒就转场,但成片中保留了3-4秒,甚至更长的时间。为的就是让演员有足够的时间释放演技,也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沉浸故事其中,而不是一直被快速转场推着跑。
如果说扎实的开篇是入门钥匙,那么“复仇线 + 权谋线 + 情感线”的三线交织,则让《遥相思》具备了比肩长剧的多线叙事厚度。
剧集以宋遥的复仇之路为明线,从状告镇国公千金的“民告官”小案,逐步牵扯出当年独孤将军家族被诬陷谋反的惊天大案,每条线索都有清晰的因果链条。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让人联想到长剧《琅琊榜》中梅长苏以江湖之身搅动朝堂风云的布局,也延续了个人复仇与家国大义结合的创作精髓。
有专业观众评价,《遥相思》最难得的是没有让情感线凌驾于权谋线之上。宋遥与云拂衣的感情发展始终与查案进程深度绑定。“当短剧拥有了长剧的质感,《遥相思》每一帧都不想加速。”
在角色安排上,对配角等小人物的成功刻画是这部短剧最出彩的创新之一。
它打破了短剧配角“工具人”的通病,让每个小人物都鲜活且立体且藏着叙事伏笔,有着符合身份逻辑的行为动机。
如果你二刷《遥相思》就会发现,他们是整部剧中不可缺少的“拼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板,少了他们,整部剧的故事将不再完整。
比如,一开始审理女主案件的李县令;女主帮忙接生的妇人;女主在山间采草药时遇到的一位好心大哥;女主从反派手中救下的一个婢女,女主在大街上突然碰到的一个小女孩等等,看起来都是边边角角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但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
以那个生孩子的妇人为例。本以为女主帮她节生完就结束了,但到了整部剧情大概一半的时候,她又以关键证人的身份出现在皇宫,帮助女主做伪证,保了女主一命;在短剧结尾,女主生孩子时找的接生婆,竟然还是她。
像这位妇人一样,剧中的主要配角基本都出现了两次以上,在不同关键时间节点,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出现,推动着剧情的走向。
最后就是整部剧的逻辑了。
以往的短剧,之所以看起来没有逻辑性,是因为短剧追求强翻转而导致很多细节没有交代清楚,故事缺乏起承转合。但《遥相思》不一样,它用大量的细节把故事讲得很圆满。
你可以认为,它用一部短剧的体量讲述了一个类似《琅琊榜》的故事,还完成了逻辑上的自洽。前期剧情中的每一个疑问,出场的每一个人物,在后面的剧情中都有精准的回应。
比如,短剧一开始,四王爷刚从战场回来,为什么回绝了皇后的邀请,来到一处乱葬岗,找一种七母花?在四王爷眼皮底下杀死贺斌的人究竟是谁?为什么四王爷一直养着柳云霓?
别着急,往后看,你通通都能找到答案。
整个故事都是这种抽丝剥茧,慢慢解开面纱,让观众主动慢慢靠近真相,直到恍然大悟的过程。以往的短剧,观众们看一眼开头就知道结局了,但这部短剧,观众们被故事情节调动,跟着故事情节走,沉浸其中。
-02
演员破壁:CP粉效应助力短剧破圈
《遥相思》的热度爆发,离不开王云云与李佑霖这对主演的精准演绎,更印证了短剧行业“演员 IP 化”时代的到来。当观众不再满足于“流水线演技”,有颜值、有实力、有辨识度的短剧演员开始形成专属粉丝圈层,成为剧集宣发破圈的核心动力。
王云云与李佑霖并非短剧新人,两人在行业内的积累为《遥相思》的表演质量奠定了基础。公开资料显示,女主王云云此前已参演 63 部短剧,涵盖古装、现代等多种题材,红果粉丝达53万;男主李佑霖也出演过包括《浪漫罪名》《愤怒的她》等多部爆款短剧。
在《遥相思》中,好剧本的人设加持,加上两人的演技,角色适配度很高,让两位主演的都实现了明显的进阶。
剧中,王云云饰演的宋瑶从猎户孤女到南阳侯之女苏蓁再到将门嫡女的蜕变层次分明。她将前期的倔强与后期的风骨演绎的淋漓尽致,哭戏极具感染力。尤其当她知道,眼前的名贵牡丹所用的花肥就是父亲的骨灰时,她不顾暴露身份哭得不行。
有观众在评论区表示,每次看到王云云哭都感觉好心疼。
在王云云的演绎中,观众们看到了一个聪明伶俐,古灵精怪,又独立,不服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立体女性。她可以是可可爱爱,也可以情绪爆发。她本身就很强,不需要依附男主,反而男主只是她达到目的的外部资源和手段。
这点在剧中有明显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动图来感受一下。
而男主李佑霖则一人分饰两角,在温润神医和领军少将之间来回切换自如,毫无违和感。不管是黑袍斗篷加身的四王爷,还是白袍仙气飘飘的云中仙,都受到观众们的追捧和喜爱。就连他的战损装,都成为社交媒体上不断讨论的话题。
有人说,李佑霖真是这部短剧的天选男主,黑白装太适合他了。
剧中,四王爷前期没有直接表达爱意,而是通过一些细节和动作传递情绪。比如,在给他生母上坟时一直放在身后的玉手镯。这种“克制却深情”的表演风格,恰好契合了当下观众对高级甜的审美需求,推动“遥相思 CP”话题登上热榜。
剧中,男女主都有多重马甲翻转,不仅让剧情更加紧凑刺激,也丰富了短剧的故事性。从《遥相思》开始,观众们也纷纷锁死王云云和李佑霖这对CP。在这部短剧中,男主没有认错女主,对女主的爱也没有掺杂儿时的情谊,是一种更高级的爱。
剧中两人细腻的眼神互动,从试探到信任的情感递进自然,甜虐交织的氛围让人共情。
举个例子,四王爷和云拂衣明明是同一个人,在宋瑶没有识破的情况下,云拂衣还帮着宋瑶追自己。当宋瑶还提出要用合欢散下给四王爷时,相信大部分观众都已经被齁到。
评论区有人说,这是大号小号一起上,大号帮忙教心上人追自己,小号享受,太甜了。
其实整部剧中的演员都在用一种正剧的方式去演绎,每一位演员都尽全力去演。
比如,剧中小九遥的亲生母亲。她的出场次数并不多,但是在奸臣火烧山洞时,为了保全女儿,她放弃了生的机会。再看到女儿离开后,她默默念出了苏轼那首诗的后两句:惟愿吾儿鲁且愚,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个情节让很多母亲和女儿为之共情,落下了眼泪。有评论区观众说,她将这首诗和这部短剧转发到了家庭群里,她终于明白,爸爸为什么经常安慰她,笨一点挺好。
总之,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很给力,而男女主的CP粉做了第一波自来水。
-03
精品古装短剧的新标杆
如果说,《盛夏芬得拉》是现代都市剧的质感天花板,那么,《遥相思》就是古装短剧的质感天花板,没有之一。
相比现代都市剧,古装短剧的投入本来就大,为了追求品质,《遥相思》的投入几乎达到了横屏剧的标准。精致细腻的画面,颇为考究和极具辨识度的服化道呈现,堪称短剧里的“质感标杆”。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投入,这么高的投入都花到了哪里?
首先,从拍摄上来看,这部短剧场景非常丰富,转场很多,而且多外景实拍。从短剧一开始的乱葬岗,到后来的拂衣馆,再到女主出门去山上采药,女主与老仵作在大街上相遇等全是外景拍摄。
即便是室内拍摄,观众们也能看到室内各种陈设道具都非常考究。比如四王爷办公桌,以及女主的床榻上都用流苏来做配饰。一看就是在正规大型影视城拍的,而非现在的小型短剧基地的样板房。
以前短剧为了节省成本,画面经常被吐槽,要么场景单一,要么是怼着演员的脸拍摄大头贴,但《遥相思》有大量的大全景和中景。比如,在拂衣馆的很多画面,主创拍摄了很多精美的高质感镜头。
其次是,在服化道上非常用心。
在服化道设计上,服装上以“色彩+形制”塑造人物身份与心境,以“视觉叙事”服务剧情与人物。
比如,姜兰殊作为镇国公千金,出场会多穿红色和明黄色襦裙,搭配满头的朱钗,织金纹样,凸显“权贵骄纵”,而宋瑶,早期则穿粗布素衣,布料以粗糙粗布为主,颜色暗沉,贴合“孤女复仇”的身份,也暗示“底层挣扎”的处境。
最后她走上皇城大殿告状的时候,穿着一袭白衣,头上带着白色发钗。其实是恢复记忆之后,为战死的父母和守孝,也表达了对告御状这件事情血战到底,誓不回还的坚定信念。
男主的衣服分为双重身份设计。他作为云拂衣的时候,穿纯白色广袖长袍,搭配银色云纹面具,面料轻盈飘逸,凸显医中仙的清冷梳理。作为四王爷时,穿玄色,藏青等深色锦袍,衣摆绣着龙纹祥云,展示“战神”的威严与权力感。
后期,他在金銮殿翻案的时候,铠甲染血,发丝凌乱却不狼狈,战损装与深色展架结合。既符合了“刚从边关赶回”的剧情逻辑,也强化了“为独孤家拼命”的情感张力。
在此之前,《一品布衣》以 10 亿播放量、77 分钟人均观看时长的成绩,证明了古装短剧走“精品化路线”的可行性,而《遥相思》则在叙事复杂度与制作精细化上实现了突破。
两部作品共同推动古装短剧从“流量”向“品质”转型。同时,《遥相思》的成功,为短剧行业的精品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比如,在内容创作上,它证明“慢节奏开篇”和“复杂叙事”并非短剧的禁忌,只要把控好“信息量密度”,观众愿意为优质内容投入时间。
制作方放弃了“5秒爆点”的投机取巧,转而在叙事逻辑、人物塑造、制作细节上打磨功夫。这样下来,肯定在成本上会有所体现。
但当平台愿意为优质内容投入更高成本,不再单纯追求“完播率”;当观众愿意为“好故事”自发传播,形成良性的观剧生态,短剧的“细糠时代”就真的来了。
在不久的将来,观众一定会看到更多像《遥相思》这样的作品。它们不再被“短剧”的标签限制,而是以“优质内容”的身份,与长剧、电影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