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新区法院做优先行调解书写司法为民答卷

来源/ 兰州新区报 作者/ 时间/2025-10-14 17:18:32

化解小纠纷 守护大民生

——新区法院做优先行调解书写司法为民答卷

兰州新区报记者 姜波

在兰州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先行调解团队的工作档案里,藏着不少“民生印记”:记满120余名消费者退款信息的登记册、画满修改批注的《装修合同统一文本》……这些细碎的凭据,正是兰州新区人民法院深耕基层治理、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注脚。

  消费维权

  “垫资退费”破难题

2023年高某在新区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办理了会员,并交纳健身项目会费1499元。后因该健康管理公司资金链断裂,健身房无法正常运营且无力退费突然停业,120余名消费者的139万元健身项目会费没了着落。“不能让消费者的预付费打水漂!”先行调解团队将目光投向商铺出租方,“贵公司在承租时收取了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且具备接手运营该健身房的资质和实力,若能先行垫资,既帮消费者解困,也扩展了自身经营项目,同时能够避免群体投诉影响商铺信誉,对贵公司后续经营十分有利,且贵公司也可以依法追偿。”兰州新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召开矛盾纠纷联合化解推进会,并带着消费者代表上门沟通。经过多天磋商,商铺出租方同意先行垫资,消费者退费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兰州新区人民法院以此为契机,推动“消协+多部门”联动机制落地生根。

从2020年成立西北地区首家消费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到连续三年开展“放心消费月”、培育483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再到总结形成兰州新区消费纠纷“两个三步走”调解工作法,五年来,先行调解团队共受理消费纠纷1806件,1538件在诉前高效化解,为群众挽回损失3274万元。

  装修治理

  从“追赃挽损”到“全链护航”

“我们的装修款被卷跑了!”2023年年初,几名业主攥着合同冲进立案庭。先行调解团队法官翻阅材料发现,涉事公司以“9.9万元装全屋”为噱头签约,收完款简单入场后便失联,很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立案庭先行调解团队法官当即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公安和检察机关,第一时间抽调力量分析案情、梳理线索、固定证据,最终抓获2名犯罪嫌疑人,并将追回的70万元赃款发还业主手中。该案入选兰州公安机关十大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兰州新区人民法院未止步于个案的解决。新区新建住宅持续增多,装修纠纷不能只靠事后追惩,得从源头建机制。协力推动装饰装修协会改革,出台行业《红、黑、黄榜管理制度》,随后又向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构建“司法+行政+行业”共治模式。2025年3月,西北首个装饰装修资金监管平台在新区启用,从根源上杜绝卷款跑路。如今,新区装修行业已逐步形成“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管、事后有保障”的全链条治理格局。

  多域调解

  让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多亏你们提前介入,20多名工人才能安心过年!”2025年春节前,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带着工资发放明细专程来到立案庭表示感谢。这得益于先行调解团队创新的“三步协同”欠薪化解机制:年初联合劳动监察、工会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通过信息共享排查隐患;纠纷发生时发挥调解组织作用快速介入;事后跟踪工资支付情况,防止问题反弹。连续三年,该机制已协助数百名劳动者拿回欠薪。

家事调解室里同样充满温情。在“木兰姐姐”的调解下,不少家事矛盾得以柔性化解。这个依托“巾帼工作室”打造的品牌,已调处家事纠纷320余起,获评甘肃省妇联“省级妇女示范之家”。

高效调解模式也延伸至物业纠纷领域。先行调解团队联合社区、市场监管部门实地走访,既帮业主争取物业费减免,又督促物业公司提升服务质量。

兰州新区人民法院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办,让司法服务既解“燃眉急”,又筑“长远基”,用一次次扎实的解纷实践,书写出一张有温度、有分量的司法为民答卷。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