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天水:奏响特色产业兴旺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天水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19 20:58:31

奏响特色产业兴旺曲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天水,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甘肃东南部。在这片光照充足和土壤肥沃的土地上,勤劳的人们在这里耕耘出一片产业兴旺的新天地。今年以来,天水市农业农村系统瞄定目标,深耕辣椒、花椒、苹果等特色产业,让火红的辣椒、麻香的花椒、香脆的苹果在山间铺展,绘就出一幅增产丰收的乡村振兴生动画卷。

  从“特色”走向“集群”

甘谷花椒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曾作为地方特色调味品的花椒,通过“种植+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布局,实现了从零散种植向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带动地方农户增收,激活乡村经济的重要引擎。

9月15日,当记者来到位于甘谷县六峰镇的甘谷花椒集散交易中心时,看到现代化操作设备高速运转,色泽红亮、颗粒饱满的花椒粒通过输送带依次分拣,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为全国客商赶制订单。该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美霞告诉记者,他们近几年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模式,依托甘谷花椒集散交易中心,统筹流通甘谷花椒年产量1000万斤以上,预计年产值4亿元,辐射带动花椒产业从业人员500人以上。

产业集群的核心,在于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在产品展示厅,花椒酱、椒芽酱、花椒籽油、花椒啤酒、花椒木类文创产业等不同产品可谓目不暇接。“过去只卖原料,现在做深加工,不仅收益提高了,还带动了包装、物流等行业。”王美霞说。

谈及未来发展思路,王美霞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开发花椒芽酱、花椒籽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注重文创开发,将甘谷花椒种植的历史和文创产品开发融合起来,打造有深度、有内涵、有文化的花椒文创产品。”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甘谷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11.8亿元,县内从事花椒种植和营销的农户近7万户超过30万人,需要季节性务工采椒客5万人以上。从“单一作物”到“产业集群”,花椒产业的转型,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特色样本”,更印证了“小特产”也能做成“大产业”的发展逻辑。

  从“靠天吃饭”到“靠智提效”

在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一颗颗又大又红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苹果树下,智能滴灌系统沿着果树有序铺设。这一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依据苹果生长的不同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实现精准灌溉。

在果园内的智慧农业大屏上,土壤养分含量、病虫害预警等数据一目了然,果农们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清晰地了解果树的生长状态,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防治病虫害。

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说:“以前浇水要靠人工挑水或者拉水,自从铺设了智能滴灌后,省时省力又精准。此外,无人机喷药也成为果园管理的新帮手,可以快速、均匀地将农药喷洒在果园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接触农药的风险。”

为了推动智能化技术在果园的更好应用,天水市与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紧密合作,致力于品种改良与技术创新,一系列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已被选育推广,传统老果园也在更新换代、改良栽培模式等技术的应用下,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下,天水市花牛苹果种植面积达86.4万亩,产量210.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03.2亿元。智能化果园的普及,不仅提升了苹果的品质和产量,也为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乘着“科技之翼”,让花牛苹果这张名片更加响亮,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有产品”到“有品牌”

时下,甘谷辣椒同样也进入了成熟的时节。

蓝天白云之下,甘谷县新兴镇西沟流域的千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里,务工人员忙着采收辣椒。快递小哥前来基地,专门来取当天已下的订单。“自基地成立以来,我们种植的辣椒一直深受市场认可,从新鲜青椒到油泼辣子、辣椒丝等,线上线下销量都非常好。还有各类包装礼盒,也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该基地负责人颉恭告诉记者。

甘谷素有“全国辣椒之乡”的美誉,所产辣椒色泽光亮、肉厚油多、辣味香浓。多年来,甘谷县深度挖掘甘谷辣椒独特的地域特色、产品特点和历史文化,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注册商标18个(其中著名商标2个),全县11个辣椒产品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011年甘谷辣椒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20年甘谷辣椒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同时,全县运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举办甘谷辣椒节,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邀请网红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推介,讲好甘谷辣椒品牌故事,使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效益日益凸显。

位于大像山镇模范村的天水国昌食品有限公司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以“椒乡一品”为核心品牌,专注于甘谷辣椒的种植、收购、深加工以及销售。目前年产量1200吨左右,产值4000万元左右。“公司守拙创新,现有辣椒产品10多个核心品类,主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订单来自全国各地。”该公司副经理任毓琴介绍道。

任毓琴说:“过去,当地村民们沿用‘散户种植+上门收购’的模式,现在我们公司除了自己有种植基地,也与部分合作社、村庄签订了辣椒收购协议,负责辣椒保底收购,辣椒收获后公司再进行深加工,不仅带动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更是提升了辣椒的附加值。”

从数据来看,甘谷辣椒产业这几年在“稳步快跑”:2023年全县辣椒全产业链产值5.11亿元,2024年增长到9.22亿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1.2亿元;现在加工产品的产值能占到全产业链产值的82.1%,比三年前增长了5.43亿元。甘谷县农业农村局产业中心干部王小定告诉记者,未来他们还会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更多展会,对接跨境电商平台,争取把甘谷辣椒出口量再翻一番,同时推动深加工产业升级,让甘谷辣椒产业在品牌化路上越来越红火。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