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民生为大、民生为要”。
一年来甘肃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一老一少等重点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年轻人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意味着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憧憬。甘肃创新推出“人才夜市”,举办“百名人社局长直播带岗”活动,实施“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今年计划招募18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截至6月底,全省已帮助1.94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为5.1万名2025届困难学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5100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安居乐业。
养老是最暖的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安享晚年是最大的心愿。甘肃高质量完成改造建设100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新增养老服务设施16.23万平方米。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补贴4.39亿元,惠及6.8万户老年人家庭。金昌市金川区老人张保顺通过补贴购置助听器后感慨:“政府补贴了5600多元,省了不少钱呢!”适老化的“小改造”承载着老年人的“大幸福”。
透过现象看本质,民生问题体现的是发展的温度,衡量的是执政的初心。甘肃坚持把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保持在80%左右,连续多年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从城乡就业工厂吸纳9.7万人就业,到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14.1万人;从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调整,到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月人均194元;从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到为143.7万名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1.4亿元……这一组组温暖的数据,编织起牢固的民生保障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甘肃的实践表明,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就一定能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一餐热饭、一份工作、一次补贴、一项保障,这些看似细微的民生小事,恰恰是构成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石。
民生为大,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从年轻人就业创业到老年人安享晚年,从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到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甘肃正在用扎实的行动诠释着“民生为大”的深刻内涵。这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不仅写在文件里、体现在数据中,更写在陇原大地人民群众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