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山下,有一座金川国家矿山公园
蒸汽机车
公园一角
金川国家矿山公园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张新元
在河西走廊东段那片苍茫辽阔的群山之间,龙首山如一条静卧的巨龙,横卧在甘肃与内蒙古的交界地带。这山脉之名,正源于其主峰形似昂然龙头的独特意象——那“龙头”似仰首欲啸,却又始终保持着沉稳的姿态,千百年来,既以雄浑磅礴的山势为丝路古道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过往商队的驼铃与足迹,更因腹中藏着一座堪称“行走的元素周期表”的地下宝藏库,而在海内外声名远扬。
地壳深处,镍、铜、钴等金属矿脉如脉络般蜿蜒,铂、钯等稀贵金属伴生其间,每一寸矿石都是地球历经亿万年地质演化,在板块碰撞的褶皱里、岩浆涌动的炽热中,悄然沉淀的慷慨馈赠,仿佛是大地特意为这片土地埋下的惊喜。
算起来,我在金昌已驻足四十载。这四十个春秋里,这座城市的山高水长早已刻进记忆——龙首山的晨曦如何染亮山脊,金川河的流水怎样滋养两岸;这四十载光阴中,人情物态也慢慢渗进了肌骨经脉——街头老面馆氤氲的热气,邻里递来的一捧刚摘的沙枣,就连风掠过戈壁时的声响,都成了熟悉的韵律。初秋时节,天朗气清,风里带着几分干爽的凉意,我又一次生出登上孔雀岭的念头,想去寻访那把能打开祖国镍都秘密的“金钥匙”。
那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天际还泛着一层淡淡的鱼肚白,我陪同几位从外地来的好友,一同驱车出发。车子从金昌市人民文化广场缓缓驶出,广场上晨练的人们已舒展开了筋骨,太极的招式伴着晨光悠悠起落。沿着新华路一路前行,两侧的行道树在风里摇着叶片,偶有早起的摊贩支起了小摊,传来几声清脆的吆喝。
行至金川路, 行人渐渐多了,路边的商铺陆续掀开了门帘,城市正随着车轮的滚动慢慢苏醒。再向南行驶八公里,视野里的建筑渐渐稀疏,戈壁的轮廓隐约浮现,我们便到了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的“天梯口”——那便是攀登的起点。
站在山下仰望,朵朵白云游弋于隐隐山峦间,层层翠林铺展至天际,尽是天地间的开阔大观;俯身细听,野鸟啾啾啼鸣入耳,风过处更有果香沁人心脾,顿觉天高地迥,心旷神怡。
一路上边走边看,这自然的灵秀,总让人想起那些能将“灵动”具象化的事物——比如矿石,而孔雀石定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那抹介于青绿与湛蓝之间的色泽,像极了凝固的孔雀尾羽,在光线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既有岩石的坚硬质感,又藏着生命的鲜活气息,仿佛是大地用亿万年时光,精心雕琢出的青碧精灵。金川的硫化镍矿晶体便是这般模样,它们或呈放射状,或为葡萄状,表面布满细密纹理,如凝固的浪涛,又似绽放的花瓣,这正是地质学里的“孔雀石”。
这般奇妙的矿石,背后还有不少故事。随行的朋友老罗是地质工作者,他笑着补充:“早在我国商周时期,孔雀石就常与绿松石一同被制成礼器;清华大学设计矿山公园时,还特意把空中花园的主景区定名‘孔雀岭’呢!”我们听着深以为然,便信步向孔雀岭走去。
登临孔雀岭极目而望,这片山岭格外耐人寻味:它藏着矿山的硬核记忆,又晕染着自然的灵动诗意,像一只涅槃的孔雀,以羽翼舒展的姿态,诉说着从“地矿奇遇”到“生态明珠”的嬗变。拾级而上,脚下石阶带着粗粝质感——那是矿山岩石破碎后重生的模样;沿途观景台边,裸露的矿岩断面层理间,还能辨认出当年开采的痕迹,深褐色岩石上,风雨刻下的沟壑如同矿山的年轮。
移步换景间,孔雀岭的另一侧又是另一番景象:层叠的绿植铺展开来,柠条的金黄、沙棘的殷红与松柏的墨绿交织成画,风过时,山楂枝叶簌簌作响,仿佛在轻语着这片土地的新生。
站在孔雀岭的制高点,风拂过耳畔时,老罗指着远近景致说起了过往:“金川最早在冶金部登记的代号是886。龙首山海拔3616米,矿井最深处却低于海拔1000米,而咱们脚下的孔雀岭,恰巧在这‘空中’地带——春有苜蓿紫,夏有野菊黄,到了金秋,整座山岭真如孔雀展翅般绚烂。”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伫立在岭上,耳边仿佛传来60多年前那声震惊中外的“惊天一爆”,往事如黑白胶片般“哗啦啦”在眼前闪过。那一切的起点,是1958年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在白家嘴子村的发现——一块晶莹剔透的孔雀石,里头藏着丰富的铜和镍。这发现像一束光,照亮了戈壁,此后无数建设者怀着满腔热血奔赴而来,一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就此铺开。他们踩着砾石、顶着风沙搭起简易工棚,白天在烈日下勘探钻孔,手指磨出厚茧仍攥紧仪器;夜里围着煤油灯核对数据,冻得搓手哈气仍一笔笔标注岩层细节。就在这黄沙与星光间接力,铁锹与图纸交替间,硬是在荒芜里凿出了矿道的雏形,让地下沉睡的镍矿,渐渐有了苏醒的声响。
如今再站在这里,已是另一番模样。孔雀岭上微风习习,徜徉在山间野芳的清芬中,眼底尽是生机。曾经的矿坑底部,已改造成镜面般的人工湖,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坑壁的绿植,恍若戈壁中嵌着一块蓝宝石。过去的矿渣堆场被重新规划,混合当地土壤改良后,种上了波斯菊、苜蓿等花草,每到夏季,五颜六色的花海从坑底蔓延至坡顶,与远处的龙首山相映成趣。工业元素的巧妙融入,让这片土地既有过往的厚重,又有当下的鲜活,更添了几分独特气质。
漫步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如同走进了一幅工业遗产、地质遗迹与自然生态修复交融的奇幻画卷。沿着花溪满地、小桥映荷的幽静盘山小道前行,穿过一处围栏,一座宛如“人造峡谷”的露天矿坑骤然横亘眼前——岩壁层次分明,藏着不同地质年代的印记,矿石在阳光下泛着斑斓色泽;不远处,曾在金川矿井服役的老矿车、大挖机和巨无霸铲斗静静矗立,斑驳锈迹如青铜器般,诉说着镍都过往的荣光。断层与褶皱勾勒出独特地貌,藏在其中的矿石标本闪烁着金属光泽,俨然大自然的艺术品;而曾经荒芜的矿区,如今已被绿草、林木覆盖,与矿山景观形成鲜明对比,透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暖意。
傍晚的山林里,清风拂来,杜鹃、灰鸽、布谷鸟等倦鸟陆续归林。坐在石阶上抬眼望,镍都的天空璀璨夺目——星星像红宝石、绿宝石、玛瑙石般缀在夜幕上,与山下星星点点的灯光相映,织就山城最美的夜空。月亮渐渐升高,与孔雀岭的地平线形成75度夹角,如黛山林笼罩着暮霭,似玉月光洒下的清辉里,仿佛透着这座城关于美景、美味的一丝丝“甜”。
我们从最高处的“龙之塔”缓缓走到“双拥林”时,孔雀岭下的“龙坪”上已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晚上9点整的钟声一落,孔雀岭瞬间化身为光与影交织的梦幻海洋——一场震撼人心的金川镍都灯光秀,就此璀璨上演。激昂的音乐随即奏响,矿山公园标志性建筑“龙首魂”主碑成了天然幕布,五彩斑斓的光线在碑体上灵动跳跃,为“龙首魂”注入新的生命,让它成了这场光影盛宴的主角。
站在人群中,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柔和的灯光勾勒出孔雀石独特美丽的纹理,如梦如幻;群舞演员身着绚丽服饰穿梭其间,一道道光线随舞姿流转,像极了远古时期祁连山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整个矿山公园被绚丽灯光笼罩,五彩光束直冲夜空,与天上星光相互辉映,美轮美奂。
下山时,晚风裹着山楂树的酸甜香气飘来。途经孔雀岭下的草坪,回望远处,“金川路”“上海路”“北京路”灯火阑珊,孔雀岭的轮廓在夜色里像块巨大的墨玉,坑沿的LED灯带勾勒出柔和曲线,让人不由得久久回味:工业遗迹的厚重与自然景观的鲜活,原来能这般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