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牛苹果红 日子更火红
——天水花牛苹果“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2024年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视察,走进果园向现场的果农、农技人员等详细询问花牛苹果品质特色、种植技术、市场销路等,并同乡亲们亲切交流。总书记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经过70多年培育发展,花牛苹果品牌更响亮了。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天水市在花牛苹果产业发展上“做足文章”。通过优化种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和加强品种培育三管齐下,使得2025年全市花牛苹果品牌价值攀升至68.88亿元,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13位,交出了一份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精彩答卷。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黄 虹 侯亚龙
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香气四溢,果农武双泉的眼中充满喜悦与满足。
智慧果园:
科技赋能传统果业
金秋时节,红彤彤的花牛苹果挂满枝头。日前,记者走进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连片的苹果树生机勃勃,沿着崭新的柏油路蜿蜒而上,色泽浓红、五棱突出、果形高桩的花牛苹果缀满枝头,田园果香与农民笑意萦绕山梁。
“打开手机就能浇水、查虫情,再不用顶着大太阳在地里来回跑了!”果农奚义军手机上的智慧农业平台,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病虫害数据,通过手机客户端远程操控灌溉和施肥,数字化管理让苹果种植更加轻松高效。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介绍说:“今年基地新安装了迷雾系统、虫情监测仪、生物诱虫灯和土壤检测系统,实现在手机端24小时监测土壤微量元素,精准施肥,既节本又提质。同时,配套的冷库也正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可进一步增强仓储保鲜能力。”
“现在的种植真正实现了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武正全告诉记者,为提升品牌公信力,基地实施全程溯源系统,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看苹果从开花到采摘的全过程,亲历一颗苹果从花开到果熟的全链条透明之旅。
截至目前,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已实施重点项目9个,包括麦积区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果蔬保鲜库、苹果产业区致富路建设工程、产业区灌溉设施、核心区果园防霜机应用、果园改造提升等,总投资达8004万元。新模式既激发了群众种植积极性,又增强了花牛苹果的规模效应,抵御风险的本领大大提高。
营销创新:
花牛苹果卖得更好更远
产得出、产得优,也要卖得出、卖得好。
南山花牛苹果9月14日将迎来采收。采访当日记者看到,各地客商早已涌入果园,“看货问价”,气氛火热。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为花牛苹果营销注入新活力。
90后果农武炜红就是其中之一。他通过直播带货,让花牛苹果走出大山,年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家人们看看,我们的苹果色泽鲜亮、脆甜多汁!”镜头前,武炜红热情推介,订单量不断刷新。
曾经深居山坳的花牛苹果,正乘着无形的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武炜红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不仅让大家信心倍增、干劲十足,还带动花牛苹果销量节节攀升。又大又红的花牛苹果,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乘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电商东风带来的热度,天水市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与多家知名电商深度合作,开设网店超500家、培育专业电商企业50余家,去年电商销售额高达14.3亿元。借助海关“绿色通道”和24小时快速查验等政策支持,让花牛苹果大步走向全球,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2.1万吨,出口额2亿元。
在拓展市场的同时,天水更着眼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甘味”品牌,积极参加国内外展示活动,花牛苹果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荣誉,持续从“卖产品”向“卖品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附加值。
品种培育:
打造花牛苹果“金名片”
“要加强品种保护和培育”,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天水儿女牢记于心,以实干作答——在种植方式上求“优”、在营销模式上求“新”、在品种培育上求“强”,“三篇文章”齐发力,做强产业根基,让花牛苹果这枚“幸福果”更甜,让丰收景更美,让振兴路更宽。
“我们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促进花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品种保护与培育十大专项行动、谋划‘一库一区一园两基地’等总投资11.67亿元的项目22个,致力于打造花牛苹果全国‘金名片’,并与全国农业领域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多次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洽谈花牛苹果新优品种选育项目,携手共建天水花牛苹果试验示范站,为花牛苹果品种保护和培育注入科技力量。”麦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永新介绍说。
现在,位于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的天水花牛苹果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已初步建成。一楼设有智慧果园数控中心及文化历史展区,二、三楼则建有实验室、组培室和专家工作室,让花牛苹果的品种保护、技术研发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增值提供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全市大力推进老旧果园改造,新栽的优质果苗正扎根沃土,承载数十年种植历史的土地,自此踏上“焕新升级”之路。盛果期果园也全面开展提质增效,通过“先建后补”的奖补政策,推广追施有机肥、铺设地布等关键技术。
麦积区果农武双泉就是这些举措的受益者。他的果园通过改造升级和老树更新,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并积极应用了有机肥和地布覆盖技术。
“管理更精细了,苹果品质和收入都节节攀升。”武双泉乐呵呵地对记者说,“2024年,我家的苹果园纯收入达28万元。今年果树长势特别好,预计产量达20万斤,每斤的价格比往年高四五角钱,收入肯定超过去年。”
从最初承包26亩地,到如今成为致富带头人,武双泉的故事正是我市苹果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现在村里家家有车有房,日子真是越来越红火!”武双泉笑着说。
一颗花牛苹果,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片乡村。
目前,我市花牛苹果种植面积86.4万亩,总产量210.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103.2亿元。全市113个乡镇中83个乡镇均有种植,花牛苹果产业已形成从种植、采收、分选、包装,到冷藏、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从业者达49.26万人,该产业一产产值占全市农业一产总值的19.26%。近三年,花牛苹果鲜果及加工品年出口额约5亿元,已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颗小小的苹果,释放出巨大的集聚效应,让天水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