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根脉 传承文明
——天水伏羲庙持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战略高地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马凯 见习记者 邓妍
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市视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他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激励了文保工作者,也为此后的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日,记者走进伏羲庙,苍翠的古柏诉说着历史的厚重,而扑面而来的庙宇新意则生动诠释着传承的力量,如今更在原有基础上提质升级,持续通过多元创新焕发新生。
数字重生 文物“活”起来
“咔嚓、咔嚓……”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室内,相机快门与摄影灯频闪交织,一件古陶器的细节正被精准捕捉,实时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成百上千张高清照片在数据库中拼图般还原其本真原貌。
“别小看这些影像,一件文物常需拍摄上千张照片,数据容量达百G!”采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作为文物数字化采集的日常,市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核查、征集与外展交流基础上,持续推进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为活态传承筑牢根基。
“目前我们集中力量对998件馆藏珍贵文物开展数字化采集,精度极高。”市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主任尹婷向记者介绍,“540件完成高清影像采集,292件实现三维建模,166件书画用亿级像素技术捕捉细节,同步完成2053页古籍扫描及3套数字化管理系统研发。”
在伏羲庙博物馆序厅内,4米长的数字文物墙成为游客的“文化打卡点”,汇集106件文物数字化成果。游客指尖轻触,即可360度查看:青铜器铭文清晰可辨,陶器裂缝中的岁月痕迹直观呈现,千年文明细节触手可及。
光影间,原本静态的文物“活”了过来,沉浸式体验打破时空限制,让游客深悟伏羲文化的厚重精妙。
文创出新 文化“潮”起来
伏羲庙文创商店内人潮涌动,货架上瑞兽冰箱贴、龙凤呈祥手持镜、五行元素手串等新品琳琅满目,游客驻足挑选、咨询,热闹非凡。
“您好,这款瑞兽冰箱贴还有货吗?”一位陕西游客指着货架立牌询问。工作人员歉意地说:“已卖完了,您可以看看其他伏羲文化特色款式。”
市博物馆文化产业部工作人员杨萱慧介绍:“这款断货的瑞兽冰箱贴是今年的爆款,复刻先天殿牌坊造型,均手工上色,背面印有太极八卦图、瑞兽图案及‘万事如意’等吉祥语,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性,上架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伏羲庙紧扣新时代需求持续创新文创,新增了20余种产品。其中“河洛卦牌”获“全省十佳文旅创新产品奖”,另有新品获全市设计大赛二等奖,在全省文博系统形成示范效应,打造出可消费、可体验、可带走的文化IP。产品均融入伏羲文化内涵,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承载传统记忆,获游客好评,让伏羲文化以轻盈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
从数字文物“活”起来到文创产品“潮”起来,伏羲庙以多元创新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为保护传承探索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