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从“面子”到“里子”全面焕新 定西市城乡发展实现质效双升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10 09:08:10

从“面子”到“里子”全面焕新

我市城乡发展实现质效双升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霞飞

“十四五”以来,我市聚焦城乡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城乡建设与改造升级,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实质性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环境更加和美宜居,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全面跃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数据显示,全市城镇化率从“十三五”末的38.39% 提升至42.89%,4.5个百分点的增长背后,是城市发展活力的持续释放。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一系列民生工程与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见效: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08.4平方公里,504个老旧小区、4.28万户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造升级;1250公里市政老旧管网完成新改建,有效解决了城市供水、排水等“毛细血管”堵塞问题;3800处新能源充电桩与2.8万个新增停车位的投用,进一步便利了市民出行与绿色交通发展。

从城市功能核心指标来看,当前我市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99.55%、93.51%、37.44%,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24、7.42、14.09个百分点,“宜居城市”的轮廓愈发清晰。

与此同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批分类”原则,全域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和美乡村”86个、乡村建设重点村265个、发展类村庄174个,乡村风貌与发展活力同步提升。

随着“八改”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发生显著变化:7454公里自然村道路实现硬化,彻底打通了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80.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2.2%,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此外,我市累计完成农房抗震改造5.18万户,帮助9316户、3.4万群众实现搬迁安置,农村住房安全与居住质量得到根本保障。

为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我市还启动新一轮“垃圾革命”,累计筹集资金3.4亿元,全面配齐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城乡垃圾处理体系更加完善,人居环境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交通与农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强力引擎”。在交通建设方面,定临、通定、陇漳和渭武高速全线通车,标志着我市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公里,“县县通高速”目标全面实现;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3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234公里,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彰显。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里程较“十三五”末净增7454公里,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上,我市创新采用“整流域、整山系推进”模式,推动“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规模经营”建管用一体化发展。“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2.0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9.04万亩,发展高效灌溉15.54万亩;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建成运行,洮河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工程分批次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北部五县区资源性缺水问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如今,行走在定西城乡大地,城镇高楼林立、功能完善,乡村村容整洁、产业兴旺,一幅“城乡融合、美美与共”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