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何佳睿 吴涵
随着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观众的目光和心也被这粒足球牵着走。
8月31日下午,伴随着甘南扎尕那队队员捧起冠军奖杯,2025年“中国体育彩票杯”甘肃省城市厂矿企业足球超级联赛决赛在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落下帷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16支队伍、36场比赛,自2025年7月25日开赛的“陇城厂超”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
一粒足球,也可以跃出绿茵场,描绘出一个地方关于足球、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图景。
甘南扎尕那队夺得“陇城厂超”冠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成为冠军之前
“此次比赛,我们的目标就是拿冠军。”在踢完小组赛第一场比赛后,甘南扎尕那队助理教练尕桑东珠就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自信,是这支冠军球队鲜明的特质。
从小组赛到排位赛,从半决赛到决赛,甘南扎尕那队以全胜的战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球队主教练蒋石林说:“扎实的准备和沉淀,成就了我们强劲的实力和在场上必胜的信念,这是我们自信的来源。”
近3个月以来,甘南州先是通过举办选拔赛,在全州遴选出了一批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组成甘南扎尕那队;之后,通过以赛代练,磨合队伍,不断提升水平。
能够迅速组建起一支优秀的足球队伍,也离不开近年来甘南在足球建设上的努力。在甘南的草原上,足球氛围就非常浓厚。“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喜欢足球的人们就聚在一起踢球。”尕桑东珠说。
决赛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甘南扎尕那队的门将索南木扎西获得了“金手套奖”。“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踢足球,但一直都是自己踢着玩,没有上过一节专业训练课,没有得到过职业教练的指导,大学里也不是专业学体育的,但我对足球的热爱一直都在。正是这份热爱,让我一直坚持了下来。”索南木扎西说。
他的坚持在“陇城厂超”的赛场上结出了硕果。
索南木扎西大学毕业后投身足球行业。现在,他在甘南办了一个少年儿童足球培训班,每周末带着20多个孩子踢足球。这些孩子们大都是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也正是索南木扎西开始踢球的年纪。
彼时的他没能接受过专业的指导,现在的他努力托举起少年的足球梦想。
“陇城厂超”的比赛监督、省足协裁判部业务主管张学聪,从头到尾看完了每一场比赛。他说:“作为赛事执行方,我发现当场上的局面遇到困难时,一些球队的教练不能给予及时和准确的指导。今后,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足协的力量为地方输送一些优质的教练资源,开展更高水平的培训等,提升我省足球发展整体水平。”
“我省积极响应国家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的战略,致力于将‘陇城厂超’打造成甘肃足球、青少年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品牌。我们的目标是把这个比赛继续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爱上足球。”省足协相关负责人说。
决赛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陇原体坛的蓬勃脉动
“陇城厂超”的决赛,是在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举行。
清晨,绕着基地走,不时遇见晨跑的运动员,小轮车手也会从身边疾驰而过;在这里,你还会经过2个田径场、3个曲棍球场、6个足球场等大大小小十余个比赛和训练场地。
在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可以看到甘肃体育事业发展的缩影。
“此次‘陇城厂超’决赛落地临洮,既是对基地的检验和展示,也可以增进大家对甘肃体育的了解。”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景旭说。
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坐落在洮河西岸。2009年,基于我省体育优势项目小轮车和曲棍球的训练需求,基地开始投入建设;2016年,训练基地一期场地设施投入使用;2017年,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是我省首个、西北地区第二个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之后的二期工程又增加了足球场和滑冰馆等项目场地,以及完备的运动员公寓楼餐厅综合体等配套基础设施。
现在,训练基地占地面积达966亩。建成近10年时间,基地已经成为了甘肃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仅保障了我省的训练需求,也在逐步承载更多全国的赛事和训练需求,促进本土运动队与来训高水平运动队的学习交流,不断积累训练保障和赛事组织经验。
国家甘肃临洮体育基地俯瞰。(图片由国家甘肃临洮体育基地提供)
在小轮车训练场,记者遇见了我省小轮车项目优秀运动员逯艳,她曾获得过泥地竞速小轮车项目的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如今她作为一名教练,正在5米多高的出发台上仔细地看着队员们作训练。近一个月,她一直带领着队员们在临洮训练。作为我省优势项目小轮车队的第一批运动员,逯艳深知之前的训练条件有多么简陋,“第一块训练场地是我们运动员和教练用泥土堆起来的。”现在,她和队员们一起住进了基地的运动员公寓,每天都可以在“家门口”更加专业的场地展开训练。
今年12岁的马雅茹,是“陇城厂超”决赛的志愿者,也是基地的在训学生。
两年前,她从嘉峪关来到基地专门训练足球,专业完备的训练条件、优质的师资让她可以心无旁骛地去追寻心中的足球梦想。
“我9岁开始踢足球,今后想要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的道路,所以我来到了基地进行专业训练。就在8月初,我作为甘肃队的一名球员,去新疆喀什参加了‘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我会保持热爱,继续踢下去,为甘肃争光,为国家争光。”马雅茹对足球的热爱溢于言表。
决赛现场的节目表演。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文体旅融合未来可期
“陇城厂超”的现场也成为了一个特别的舞台。
8月8日,甘南扎尕那队对阵张掖滨河队。比赛中场休息期间,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的演员们表演了《裕固鼓铃燃绿茵》。
决赛现场,观众又领略到了甘南和陇南的文艺表演。这也是通过“陇城厂超”这一赛事平台,推介我省丰富的文旅资源,进一步拓宽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艺术团带来了藏族打墙舞的表演。打墙舞是藏族最具原生态特色的舞蹈之一,模拟藏族群众修建房屋时夯土打墙的动作,歌颂安居乐业的新生活。艺术团演员麦朵说:“近年来,我们的表演来到了越来越多的体育比赛现场。体育比赛的场地往往比我们的舞台要更大、更宽广,观众也更多。通过体育比赛的平台,能够向更多人更好地推介我们当地的文旅资源。”
“这是一场属于我们甘肃本土的足球盛宴,借此平台,也应当展现我们甘肃的文化。”陇南宕昌县藏羌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阿亮说。
据统计,截至9月1日15:00,“陇城厂超”相关内容累计多方浏览量超3000万次。
“陇城厂超”的裁判慕文文是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在完成执裁任务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几天前,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新学期开学的动态:一张他带着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照片,并配文:“又是一场接力。”
“陇城厂超”的收官,并非一个句点,而是一次新的启航,前路有陇原大地体育事业的蓬勃生机,也有文体旅深度融合所勾勒的广阔未来。
记者手记
期待从“新名片”走向“金名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何佳睿
2025年,对于甘肃足球来说,应该是值得被记住的一年。
陇原大地上,足球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
今年3月23日,兰州奥体中心玫瑰体育场迎来了2025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一轮,兰州陇原竞技队主场迎战杭州临平吴越队。那晚的兰州奥体中心沸腾了,不少球迷挥着旗、打着鼓,来到现场支持这支刚刚诞生不久的球队。
7月25日,“陇城厂超”在兰州大学拉开帷幕,全省球迷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场属于陇原儿女的足球比赛。球员们带着家乡的名片,带着对足球的热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动人心的拼搏。
8月5日,2025“黄河母亲杯”沿黄河九省(区)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在兰州新区开幕。
8月19日,2025(第二届)九色甘南“黄河首曲杯”足球邀请赛在甘南州体育场开赛。
8月31日,“陇城厂超”的决赛在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打响,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甘南必胜!”“陇南加油!”观众席上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为自己支持的球队鼓劲加油。
观众席上,球迷康建权兴奋地对记者说,一家人从合作开车到临洮,为家乡的球队加油,看家乡足球发展事业得这么好,自己也很自豪。
这场足球狂欢虽然已经落幕,但是大家对于足球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始于足球,但不止于足球。期待“陇城厂超”从甘肃的一张“新名片”成长为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