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石集团主动对标甘肃省“强科技、强工业”行动部署,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优先地位,聚焦平台搭建、资金投入、人才引育、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环节,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融通相统一的科技创新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搭建高能级平台
推动科技创新体系深刻改革,构建4个国家级、20个省部级、6个创新联合体的协调联动平台体系,以高能级平台驱动创新资源协同发展。自主搭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氢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培养10家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仙湖实验(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兰石—仙湖氢氨实验室,加入中央企业CCUS创新联合体、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作为唯一地方企业,融入国家能源集团煤基新材料现代产业链煤化工核心装备智造子产业链链长企业。
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一方面,每年在不低于3.5%的研发投入强度基础上,设立3500万元的项目引导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外部科研资金,通过实施项目跟投,加入省联合科研基金,争取政策扶持资金等方式,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近两年综合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呈稳定增长趋势。同时,推动薪酬分配向科研人员倾斜,不断调动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团科研人员收入达集团平均收入的122.83%。
引育并举集聚高端人才
坚持柔性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通过“人才+项目”双引双促、带编入企等方式引进院士2名、博士11名,为兰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通过设立首席科学家、蓝领院士等职位,出台“科技创新23条”和打破科技人员收入“天花板”的指导意见,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机制,一体落实薪酬、职位、荣誉等激励举措,自主培养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陇原青年英才等50人,各类人才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2.13%。
内外联动加大技术攻关
对内抓住核心技术发展根本,通过自主创新、自立自强掌握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对外瞄准行业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按照合作、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思路,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开放创新,近两年攻克“卡脖子”难题15项,实现国产化替代6项。自主研制我国首台离子液氢气压缩机、重油加氢反应器、2MN径锻机组,4项创新成果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联合清华大学攻克一步法制烯烃技术,联合中科院工热所联合研发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成套技术及装备,联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发CO2加氢制甲醇合成装置等。
注重示范加快成果转化
坚持研转一体化,积极搭建中试示范平台,加快推动关键技术转化应用。自主建设甘肃省氢能产业试验示范基地、金昌兰石煤气化基地、大型热工平台、兰石集团智慧“零碳”产业园;联合中核与兰石共建核能重点设备试验示范平台等,持续加快产业化进程。近三年,“环网全集成自动化海洋平台模块钻机”“125MN快锻液压机组”等81余项成果实现转化,订单转化额年均增长14%。2025年截至目前,实现转化订单额10.08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预计全年成果转化将突破18亿元。依托加压循环流化床、电解水制氢装置、离子液氢气压缩机、微通道板式换热器等先进技术,培育壮大煤化工、“核氢光储”新能源等新产业,成功打造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