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州区:种养循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2 10:02:35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眼下,甘州区沃野田畴间尽显蓬勃生机:制种玉米株型挺拔、穗大粒满,蔬菜作物叶片翠绿、果实饱满。这份喜人长势的背后,离不开粪肥还田技术的有效实施——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让制种玉米与蔬菜的长势格外喜人。

今年是甘州区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第5年。该项目在制种玉米产业优势区、蔬菜产业优势区的沙井镇、党寨镇等17个乡镇开展试点,覆盖面积达10万亩。项目秉持“花钱买机制”原则,通过整县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扶持一批粪肥还田专业化服务主体,建立起“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粪肥还田组织方式与运营模式,形成有机肥施用长效机制,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粪肥还田过程中,社会化服务是推动种养循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甘肃前进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2025年甘州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服务主体,凭借先进的粪污处理技术,每年可处理粪污30万吨,成为当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力军”。

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该公司采用先进粪污处理技术,有序开展固液分离、厌氧发酵等工艺,对奶牛粪污进行科学处理。其中,固体部分一方面加工成优质有机肥,年产量达1万吨——这类有机肥富含氮、磷、钾等多种元素,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另一方面经发酵处理后,助力绿色种养循环落地。液体部分则在处理达标后直接还田,滋养广袤农田。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服务模式是核心支撑。甘州区农技中心干部魏建龙介绍:“项目主要推广‘有机肥生产企业收集处理还田+种植基地’‘规模养殖场+粪污简易快速处理+种植基地’‘粪污尾菜工厂化处理还田+种植基地’等模式,将畜禽粪污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为农作物提供天然养分,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甘州区农技中心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确定粪肥使用量与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粪肥利用率。在种植环节,还为农户提供绿色种植技术指导,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量。

项目成效,农户最有发言权。参与项目的农户反馈,使用有机肥后,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降低,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以大满镇朱家庄村为例,当地3000亩耕地实施粪肥还田作业后,土壤肥力持续增强,有效避免了土地板结问题。

甘州区农技中心主任王立俊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品质,最终实现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局面。”

自项目实施以来,甘州区不断加强服务保障,确保100%完成粪肥就地就近还田目标。同时,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