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将生命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新思想在陇原”2025年第二轮巡回宣讲暨“陇原职工大思政课”示范宣讲(东部片区)活动综述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1 08:47:49

将生命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

——“新思想在陇原”2025年第二轮巡回宣讲暨“陇原职工大思政课”示范宣讲(东部片区)活动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田丽媛 安志鹏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一直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答案。”当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原塔尔沟科研试验站站长张学龙站在宣讲台上,用四十年扎根祁连山、守护黑河源头的亲身经历诠释“在祖国的事业中寻找生命的答案”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发自肺腑的叩问与回答,正是“新思想在陇原”2025年第二轮巡回宣讲暨“陇原职工大思政课”示范宣讲(东部片区)活动最动人的注脚。

日前,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主办的这场思想盛宴,在定西、平凉、庆阳等地接力上演。

天水市清水县第三幼儿园教师王韡讲述清水县“生态账”变“幸福账”的十年征程;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八级职员段雨琦描绘陇原儿女守护黄河的赤子情怀;武威市委宣传部聂睿和武威市委讲师团孙雅的情景对话《沙漠“变形记”》,再现“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豪情;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原塔尔沟科研试验站站长张学龙以《寻找生命的价值》为题,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通渭县翰墨文化中心,宣讲团成员用“百姓话语”讲述“陇原事”,将牛头河的清波、黄河的守护、沙漠的蝶变娓娓道来,让新思想如清泉般浸润人心。

张学龙的故事令人动容。这位曾两度遇险却从未退缩的“祁连山卫士”,用四十载光阴在祖国西北筑起绿色屏障。当他平静讲述那些与风沙搏斗、与孤独为伴的日夜时,生命的意义已无须言说——它就镌刻在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里,流淌在每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中。

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村民马凡映的喜悦溢于言表:“咱村就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活例子!”曾经因照顾老幼无法外出务工的她,如今在村里农家乐服务,年收入超3万元。鹿野山庄负责人也感慨:“生态越好,游客越多,生意越红火!”绿水青山,正成为桦林村人稳稳的幸福依靠。

8月27日,宣讲团走进平凉。宣讲员化身“理论主播”,用年轻人熟悉的“梗”和“潮语”解读政策,短视频、有奖问答让理论课堂“活”了起来。台下不少年轻职工一边飞快记录,一边举起手机抓拍“金句”。

“理论宣讲还能这么潮!”“没想到思政课能这么有趣!老师们的宣讲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听得懂、记得住,对工作生活有很大启发!”参加报告会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

8月28日,宣讲团来到红色热土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合水县西华池镇。在“4位宣讲员+1个文艺节目”的模式下,理论深度与文艺温度交相辉映。

宣讲中,现场表演了南梁说唱《走进新时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将宣讲气氛推向高潮。合水县干部职工表演了快板《逛合水》,以轻松欢快的节奏,生动展现了合水县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取得的新成就、焕发的新气象。现场还设置了“学习强国”有奖问答环节,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在互动中深化理解。

华池县南梁镇副镇长杨有有感言:“宣讲像及时雨,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的理念讲得明明白白。我们要把新思想落实到田间地头!”合水县西华池镇党委副书记畅文祥也表示:“这堂‘送课上门’让我们方向更明、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宣讲团的宣讲,不仅让新思想“声”入人心,更点燃了无数奋斗者将个人生命融入国家事业的炽热情怀——这,或许正是生命意义的答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