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青春接力 服务基层——甘肃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二十二年走笔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27 09:03:11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青春接力 服务基层

——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二十二年走笔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东泽

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始实施。每年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招募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和基层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鼓励和支持服务期满的志愿者扎根当地就业创业。

西部计划开展22年来,我省累计选派1.37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到甘肃基层服务,向西藏、青海、新疆、宁夏等地派遣大学生志愿者5000余人,40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甘肃。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接续奋斗,到西部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为青春画卷描绘出绚丽色彩。

三尺讲台的“传薪者”

2003年夏,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角吹响。在起步阶段,西部计划主要聚焦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人才缺口,缓解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问题。

那一年,刚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的成金虎,成了首批西部计划志愿者。他怀揣青春理想,成为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高平中学的支教志愿者。

在高平中学的教室里,成金虎从陌生到熟悉,闯出了独具特色的一片天地。

他创设“激情课堂”,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他坚信“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始终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每日的相处中,成金虎发现,农村中学存在大量留守少年。“爷爷奶奶等长辈只能保障基本生活,缺少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关注,导致有些孩子在青春期迷茫、彷徨。”为了解开症结,他深入学生中开展调研、撰写报告,并有针对性地创办了泾川县第一个中学生心理咨询室——“心灵驿站”。在成金虎主持“心灵驿站”工作期间,这座温馨的驿站成为2700余人次的心灵港湾。

支教之外,成金虎还利用专业所长,主动联系泾川县高平法庭从事兼职工作,耐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参与调解简单民事纠纷。

志愿服务期满后,成金虎选择继续扎根陇东热土。从泾川县法院,到泾川县纪委,再到平凉市委宣传部。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初心从未改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成金虎接触到了无偿献血,从此便和这项公益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为止,成金虎累计献血30余次,总量超10000毫升。

为了更好地宣传无偿献血,成金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组织创建了“平凉血缘”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

从最初的三五人,到如今注册志愿者达1400余人的大型公益组织,“平凉血缘”在成金虎和伙伴们的努力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20多年来,无论是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在志愿服务岗位奉献爱心,成金虎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初心和奉献社会的服务精神。

基层治理的“多面手”

随着西部计划的发展,为服务城乡基层治理,西部计划将服务范围从社会事业扩展至基层治理和文化发展。

2012年夏天,怀揣着服务西部的热情,徐慧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分配至兰州市城关区旅游局,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志愿服务生活。

初入职场,沟通成为徐慧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那时不敢给旅行社、星级宾馆的负责人打电话,担心人家不理会我这个‘小兵’。”徐慧回忆道。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她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拨出了一个又一个电话。这其间,有沟通未果的沮丧,也有辗转多次后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最初的“青涩”没有了,这个“小兵”也能自信而大胆地沟通、解决问题了。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逐渐熟悉旅游行业管理的青年骨干,徐慧不断学习,把每一次经历都当作成长的阶梯,“这段经历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今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敢迎难而上。只要沉下心来,我就有信心做好。”

服务期满后,徐慧选择继续扎根基层。她来到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工作,她说:“从事基层治理,责任和担子更重了,需要我真正能够‘挑大梁’。”她从党建工作做起,历经街道多个岗位的锻炼,逐渐成长为能力过硬的“多面手”。

从志愿者成长为基层工作者,徐慧的心态也经历着转变,“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害怕自己干不好,而是拼尽全力去干。”她学会了正视并努力克服自身短板,学会了扬长避短,将精力投入到更擅长的领域。

2020年,经过5年基层工作的历练,徐慧成为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她认为这个岗位很适合她自己,“我相信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能够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

社区书记常被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每日不仅工作繁杂,而且经常需要在一件件小事上下“绣花功夫”。“工作干得好不好,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你走进巷子里,居民认不认识你。”徐慧说,责任越大,收获也越多。

在社区时,徐慧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积极走访调研,摸排辖区青年资源,详细登记1462名青年的情况,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邀请驻区单位青年干部利用专业特长指导社区工作,实现跨街区资源整合。

“我们在寒暑假举办免费文化课堂,给辖区内的青少年教授党史知识、文化常识。”徐慧充分利用起辖区内的资源,联合兰州一中、兰州实验小学等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畅翔少年系列暑期夏令营、寒假小课堂等,为287名青年学生及家长提供教育服务。

2023年8月,徐慧作为甘肃省7名代表之一,赴北京参加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培训。

“当听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如数家珍地介绍他们的工作,心里瞬间碰撞出很多火花。”培训期间,徐慧便将学习中的感悟结合社区实际梳理出的20多条工作思路发到了社区工作群。她的想法很简单,“要做社区工作,就要想方设法做到更好。”

从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到社区干部,再到如今的街道干部,徐慧始终没有离开基层。从最初那个打电话都害羞的“小兵”,到如今能够熟练处理基层大事小情的干部,徐慧的成长,正是千千万万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带着初出校园的青涩,与西部的热土拥抱,留下了满腔热情和无悔的青春,收获了不可多得的成长经历。

医疗服务的排头兵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西部计划将工作重点转向服务乡村的支教、支农、支医等领域。

2018年,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的庆阳女孩白艳,成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她想为基层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决定报名的时候,心里其实有点忐忑,怕家里人不同意。”白艳说,“没想到爸妈特别理解,他们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嘱咐我要好好治病救人,也要照顾好自己。”

带着家人与朋友的鼓励,白艳踏上了服务西部的征程。她被分配至庆阳市环县曲子中心卫生院,这里承担着曲子镇及周边两万多名群众的医疗服务任务。

初到岗位,她便体会到“性命相托,健康所系”所蕴含的分量。

白艳说,在服务期间最大的挑战就是工作的“全能化”压力,基层医院人手紧张,护士往往不仅做临床护理,还要承担给老年人体检、下乡做慢性病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

面对理论与实践的初次融合,她虚心向同事请教,在每一次的公共卫生服务中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公共卫生工作者。

有一次,白燕跟着院长去给山里的独居老人做体检。白艳回忆道,老人有高血压,却总忘了吃药。他们在老人家墙上贴了张手绘的吃药时间表,又用纸分装了每周的药,标上吃药时间。“临走时老人拉着我的手,从兜里掏出颗用手帕包着的水果糖,说‘甜的,你尝尝’。”白艳记得,那颗糖有点化了,黏在手上,但心里却觉得特别暖。

白艳渐渐明白,基层的护理,常常是把专业知识揉进日常的生活中。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服务提高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把实用的健康知识带到村民身边。”于是,教高血压老人测血压、记服药时间,向孕产妇讲解产后护理要点,提醒家长儿童疫苗接种时间……白艳说,村民从“生病才找医生”逐渐变为“主动咨询”,预防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

本职工作之外,白艳还积极参与健康宣教、义诊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助老助残等各类活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播撒在基层。

白艳说,这段基层经历像是给自己的职业能力“打底子”:在专业上,接触到了更多基层常见的疾病案例,提升了临床护理能力;在沟通中,学会了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和老百姓交流,增强了医患沟通能力;心态上也变得更坚韧、更有耐心。更重要的是,“我坚定了继续扎根基层医疗的决心。”如今,白艳在环县继续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在当地实现青春价值。

在脱贫攻坚中,全省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基层一线,投身教育、医疗、“三农”等领域。当服务期满后,他们转换身份继续服务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

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2023年初秋,从九江学院毕业的齐金梅来到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参加西部计划乡村社会治理专项服务。

齐金梅回忆道,“我拖着行李箱站在肃北的戈壁公路上,那一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变得无比真切,我第一次深切触摸到了它的分量。”

两年来,齐金梅在助农直播推广、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等工作中不断成长。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齐金梅将专业所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组织策划多场“乡村振兴·青春助农”公益直播活动,她负责脚本撰写、平台直播、数据复盘等工作,联合本地供销社、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助农直播团队。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初到肃北时一场田间地头的直播,“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到助农直播活动中。”齐金梅身着民族服饰,手举当地特产土豆,在风中边播边尝,“有第一次直播时的紧张,有大风中的凌乱,更有土豆的清香和助农的兴奋。”

近年来,一批批有志青年选择来到肃北县。齐金梅敏锐地察觉到,“年轻人大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他们之间的交流交往成了一大难题。”为此,她牵头策划“青春有约·团聚肃北”系列青年联谊活动。

从前期调研到方案设计,从场地协调到流程把控,齐金梅全程参与、精心组织。活动结合民族文化特色,融入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元素,有效拓宽了青年的交流渠道,也为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力量。

身为“青马工程”学员,齐金梅始终牢记责任,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重要任务。依托“青马宣讲团”,齐金梅深入乡镇、社区、学校等地开展理论宣讲。

齐金梅说:“为了把党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我坚持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用听得懂的语言讲政策,用年轻人的方式讲故事。”

齐金梅还联合其他西部计划志愿者,策划制作防电信诈骗短视频,设计制作预防火灾、网络安全、禁毒、心理健康、预防校园欺凌等知识手册,宣讲网络安全、预防校园欺凌、民族团结等相关知识。

扎根基层这两年,齐金梅走村入户、服务群众,在田间地头倾听民声,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汗水。

经过一次次活动的历练,齐金梅体会到,基层工作虽琐碎却意义深远,志愿服务虽平凡却饱含温度。

面对艰苦环境,她始终铭记选择西部的初心:“用所学服务社会,以行动践行使命。”

齐金梅说,作为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西部的广袤土地上砥砺品格、增长才干。

两年服务期已满,齐金梅选择了继续留在肃北,坚持做她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继续在这里发光发热。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22年间,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接力前行,他们投身陇原大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让青春在基层磨砺中熠熠生辉,用实干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