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电管家” 上门解难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通讯员 朱光辉 许国爱
“要注意观察变压器运行状态,配电室要定期检查,用电问题随时联系我们。”近日,在金昌八冶恒通混凝土有限公司,国家电网金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师维龙、刘学斌对客户叮嘱道。
金昌八冶恒通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俊最近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每天早上打开“网上国网”APP查看工厂的用电能耗单。
“你看这用电能耗!”他指着“电费变化趋势图”笑着说,“现在每月电费平均比以前少了1万多元!供电公司的师傅们,真是把咱的事儿放在心上了。”
这事要从去年深秋说起。那天,师维龙、刘学斌推开办公室门时,孙俊正对着一沓单据叹气。“刚算完账。”孙俊指着单子上“功率因数0.75”的数字说:“电工说这数不达标,每月得多交不少钱,可机器明明转得好好的,问题在哪?”
刘学斌没急着回答,先走向车间。他拿出红外测温仪,挨个扫描电机,屏幕数字跳动。“停一下机器。”他喊了一声,随即在厂区电工陪同下走进配电室。
做好安全措施后,刘学斌拉开电容柜,用工具敲了敲接触器,氧化的触点簌簌掉落。“看这‘心脏瓣膜’,快堵死了。”他对孙俊解释,“机器用电波动大,这柜子反应跟不上,就像人喘气不匀,自然费劲。”一旁蹲着记录的师维龙补充道:“三台电机空载电流超标,电容容量衰减近半。”
第二天一早,师维龙、刘学斌带着方案再次登门。师维龙铺开图纸,孙俊有些犹豫:“生产线不能停,改造要多久?”
“只要设备和人员到位,不耽误生产。”刘学斌详细解释流程,“白天工人布线,后半夜机器停了再换柜。”
三天后,随着最后一组电容调试完毕,改造顺利完成。
一个月后,公司会计举着电费单冲进车间:“孙经理,这个月电费足足少了1.8万元!”正在盯生产的孙俊抢过单子,手指反复点着“功率因数0.98”的数字,激动地对工人喊道:“太棒了!这钱省得好!”
如今半年过去,孙俊已习惯每天刷“网上国网”APP。“你看这曲线,机器一启动,补偿柜立马跟上,跟打拍子似的准。”他给回访的刘学斌看着手机。账本上,红笔醒目地标出累计节省的13.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