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巩凡
西汉水支,漾水河畔,有女歌之,所为乞巧。农历六月最后一天的傍晚,一年一度的民间乞巧文化活动在西和县姜席镇晚霞湖拉开了序幕。
夜幕降临,乞巧姑娘们悠长的歌声在晚霞湖畔回响,一路唱着迎巧歌,姑娘们将巧娘娘迎进村,走进院内继续吟唱坐巧歌、整衣歌、梳妆歌、献茶歌进行祭祀,至此,巧娘娘才撩去神秘的面纱,为期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也在此刻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来自辖区内各村的民间乞巧队伍在悦湖广场、湖心岛等地,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用灵动的舞姿和悠扬的歌声,喜迎节日的到来,将乞巧的欢乐氛围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走进西和县石堡镇包集村,坐巧人家的院落中早已洋溢着一片喜庆氛围。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对镜理妆、巧手簪花,细心整理象征智慧与灵巧的巧芽,细雨润湿了庭前的青石板,却并未减弱大家的热情,反而为这项传承两千余年的古老风俗添上一抹朦胧诗意。夜幕降临,雨丝如织,姑娘们依旧手捧香盘、列队整齐,在细雨中吟唱悠扬的迎巧歌,缓步走向潺潺流淌的河边,雨幕中烛光摇曳,焚香、点蜡……一系列程式在雨中庄重而神圣地进行,每一个动作都寄托着巧娘娘踏云而降的美好祈愿。
院落之中,坐巧仪式于细雨中徐徐展开,吟坐巧歌、整衣歌、梳妆歌、献茶歌,声声入耳,句句传情,传统祭祀跪拜仪式之后,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每一个节目都在细雨中绽放出独特魅力,让在场群众沉浸式感受着民俗与艺术交融的魅力。
陇南乞巧是起源并流传于陇南西汉水流域的秦人遗风,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民俗的“活化石”,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女儿节”。姑娘们以虔诚之心、隆重仪式,祈求巧娘娘赐予聪慧灵巧、姻缘美满、幸福安康。
据悉,此次乞巧活动将历时七天八夜,包含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千年传统焕发新的生机,也让这份秦人遗风在新时代的传承中愈发鲜活动人。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