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王清州艺术回顾展(2012-2024):笔墨纵横十三载,心象无界谱新章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08-09 21:46:47

时光流转,墨韵绵长。在2012至2024这风云激荡的十三年里,艺术家王清州以笔为剑,以墨为歌,在宣纸的方寸天地间进行了一场深邃而热烈的艺术远征。这场跨越时代的创作旅程,如今汇聚成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王清州艺术回顾展,邀您共赴一场贯通传统精魂与当代气象的心灵对话。

绘画:从心象抒怀到色彩的交响

艺术家王清州的绘画世界,是内心情感与自然万象碰撞交融的诗意空间。

早期(约2012-2015):作品中可见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底蕴,笔触松动洒脱,墨色层次丰富,于氤氲水汽间透露出对自然物象(如花鸟、山水意境)的敏锐捕捉与诗意化表达。构图或疏朗空灵,或饱满蕴藉,传递出宁静致远或蓬勃生机的东方美学意境。

《餍妆》纸本水墨 2012 96cm×50cm

 

王清州《餍妆》:水墨新境里的生命咏叹

在当代水墨艺术版图中,王清州2012年创作的《餍妆》,以独特艺术语言,为传统纸本水墨注入新活力。

这幅96cm×50cm的纸本水墨,于技法层面实现突破。王清州以饱含水分的笔触绘叶片,赭石色调层层渲染,既有传统水墨“墨分五色”的韵味,又借色彩层次构建体积感,突破单色水墨局限;花朵以浓淡相宜的粉色点染,与叶片形成视觉呼应,在水墨晕染中融入写意精神,传承传统又彰显现代审美。

 

《重重叠叠》纸本水墨 2012 68cm×45cm

 

《重重叠叠》:色彩交织的水墨新境

王清州创作于2012年的纸本水墨作品《重重叠叠》,以独特的色彩语言突破传统水墨范式。68cm×45cm 的尺幅间,摒弃水墨惯常的黑白灰层次,大胆运用黄、绿、红、蓝等鲜明色块,如自然植被在四季光影里的色彩叠印,又似生命情绪的无序却热烈的迸发。

“重重叠叠” 既是视觉形态的堆叠 —— 色块相互渗透、碰撞,构建出富有张力的空间层次;更是创作理念的革新,以水墨为媒介,融合现代艺术对色彩与情感的直接表达,挣脱传统水墨的程式束缚,让水墨在当代语境中生长出新的艺术。

 

《扶蘇一片》纸本水墨 2015 43cm×69cm

 

王清州《扶蘇一片》:墨韵中的诗意遐想

在王清州的艺术创作脉络里,2015年诞生的纸本水墨画《扶蘇一片》,宛如一颗独特的明珠,散发着迷人而深邃的艺术光芒,以43cm×69cm的画幅,承载着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与哲思。《扶蘇一片》极具感染力。画面中,深沉的赭石色占据主导,以粗犷且富有变化的笔触层层铺陈,似是描绘繁茂的林木。这些笔触时而厚重,堆叠出树木的苍劲质感;时而轻盈,勾勒出枝叶的飘逸之态 ,尽显水墨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奇妙效果。而其间点缀的幽蓝色彩,犹如深林里隐匿的清泉或神秘光影,为画面带来灵动与清凉之感。蓝与棕的色彩碰撞,既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又在相互映衬中达到和谐统一,仿佛奏响一曲色彩的交响乐。

 

中期探索(约2016-2020):艺术家的视野与表达逐渐走向更为开阔的抽象与心象之境。色彩成为他手中愈发大胆而重要的语言。画面中开始涌现鲜明、饱和甚至带有冲击力的色块——热烈的朱砂、沉静的群青、跳跃的藤黄、充满生命力的青绿,与传统水墨的黑白灰形成张力十足的对话,或和谐共生,或激烈碰撞。笔触也更加自由奔放,泼洒、滴淋、刮擦等技法融入,在具象与抽象的边界地带,构建起充满动感与韵律的视觉场域,仿佛将内心的激越与时代的脉动直接倾泻于画布之上。

 

《梦影之一》丝网版画 2017 69cm×65cm

 

王清州先生的丝网版画《梦影之一》(2017),于方寸画幅(69cm×65cm)间展现非凡意境。作品以丝网版画特有的细腻层次与通透质感,营造出如梦似幻的视觉体验。画面构思精妙,虚实交融,仿佛捕捉了流动光影与朦胧思绪的瞬间定格。其色彩运用含蓄而富有韵味,线条与块面交织出宁静深邃的空间感,透露出东方美学的诗意与空灵。整幅作品技法纯熟,格调高雅,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形式美感的敏锐捕捉和对内心世界的诗意表达,是一件兼具艺术价值与观赏性的佳作。

 

《溪山林意》纸本水墨 2018 138cm×68cm

王清州先生2018年所作《溪山林意》(138cm×68cm),以纸本水墨为载体,淋漓展现东方山水之魂。作品承袭传统文人画精神,笔致疏朗而气韵浑成,墨色浓淡相宜,枯湿交映处尤见功力。山石肌理以皴擦点染自然生发,溪流婉转隐现于氤氲留白间,林叶攒簇似含风声,构建出空寂幽邃的山水意境。全幅构图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既得宋人丘壑之雄浑,又具元人笔墨之逸趣,将"可游可居"的林泉理想凝于素纸,堪称当代水墨传承与创新的动人范本。

 

近期(约2021-2024): 艺术家王清州对色彩的驾驭臻于成熟与自信。他不仅运用传统国画颜料,更广泛吸纳丙烯、矿物色乃至综合材料的特性。画面色彩组合更为复杂、精妙且富有情感深度,时而如交响乐般恢弘壮丽,时而如夜曲般幽深静谧。抽象化的语言更加纯粹,点、线、面、色的构成本身成为表达的核心,营造出或混沌初开、或星河璀璨、或大地律动的宇宙图景。墨色并未退场,而是与斑斓色彩深度交融,成为画面厚重底蕴与精神支撑的一部分,彰显其艺术语言在当代语境下的独特融合与突破。

 

《破立——蓝图绘就》纸本水墨 2023 63cm×68cm

王清州先生作品《破立——蓝图绘就》以纸本水墨为战场,挥洒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交响。作品大胆解构水墨范式,枯笔飞白如金石崩裂,浓墨泼染似混沌初开,在"破"的肌理中蕴藏"立"的生机。线条纵横如经纬交织,抽象几何与留白意境碰撞,既呼应"蓝图"的理性构架,又饱含东方写意的精神留韵。方寸之间(63cm×68cm),以裂帛之势重构水墨时空,将革新勇气化为视觉哲思,堪称当代水墨突围传统的铿锵宣言。

 

书法:碑帖根基上的解构与新生

 

艺术家王清州的书法创作,是其艺术版图中同样夺目的存在,展现出对汉字艺术本体的深刻思考与创新实践。

深厚根基:其作品清晰地建立在扎实的传统碑帖功底之上,对篆隶的朴拙雄浑、行草的流畅飘逸皆有深入研习,笔力遒劲,骨法洞达。

现代演绎:艺术家王清州并未止步于摹古。他大胆地将书法推向抽象表现的边缘。解构与重构是其书法创作的核心关键词——打破固有的字形结构,夸张变形,强化线条本身的张力和空间分割;墨色浓淡枯湿的对比运用达到极致,形成强烈的视觉节奏;章法布局更是突破藩篱,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形成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关系,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营造出如同抽象绘画般的视觉冲击力。汉字在其笔下,既是承载文意的符号,更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视觉构成元素,传递着超越文字本身的情绪与力量。

书画同源:其书法作品与绘画在精神气质和形式探索上高度统一,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在当代的创造性延续。笔触的力度、墨色的韵味、空间的经营,在两者间自由流转,共同构筑起艺术家独特的视觉语系。

草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纸本水墨 2023 55cm×222cm

释文:明月幾時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問。轉朱關,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圆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千里共娌娟。歲在癸卯初春王清州録坡公詞一首於紐約。

 

王清州先生癸卯初春于纽约挥就的草书长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5cm×222cm),以纸本水墨激荡宋词魂魄。通篇笔走龙蛇,枯润相生:渴笔如老藤盘岩,涨墨似云涛奔涌,将东坡词中"天上人间"的哲思化入线条的跌宕。字形疏密如星月交辉,章法起伏若江潮拍岸,尤以"乘风归去""千里婵娟"等句,以飞白贯连时空,于奔放中见精微。海外书坡公绝唱,既承晋唐草法神韵,更以磅礴气度重构词境,堪称文心与墨魄的跨时空交响。

 

十三载回望:一部个人心史与时代的艺术证言

 

这十三年的作品轨迹,清晰地勾勒出艺术家王清州艺术探索的脉络:从对传统的深情回望与汲取,到勇敢地挣脱形式的束缚,走向内心情感与时代精神的直接表达。他的创作,是一场持续不断的自我突破。他深谙中国书画的笔墨精髓,却绝不为其所囿;他拥抱色彩的无限可能,将其与传统水墨进行充满创造力的化合反应;他将书法从实用书写升华为纯粹的空间艺术与情感载体。他的艺术,根植于东方美学的沃土,呼吸着全球当代艺术的空气,最终生长出极具个人辨识度的丰硕果实——雄浑中见精微,奔放处藏法度,传统底蕴与先锋意识交织共生。

 

展览现场作品欣赏

结语

 

艺术家王清州艺术回顾展(2012-2024),不仅是一次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一部用笔墨色彩书写的时代心史。它邀请我们步入艺术家十三年间构建的丰饶世界:在这里,感受水墨的呼吸与色彩的呐喊,触摸传统的温度与创新的锋芒,体会一位真诚的艺术家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守护内心的火焰,并以持续不断的创造拓展艺术的边界。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艺术世界中,艺术家王清州的作品犹如一道清澈明亮的光芒,直指人心深处,揭示出灵魂最真实的流露。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形象与色彩的组合,更是艺术家内在精神的投射,是他对生命、世界以及人类共同命运的真诚告白。

 

敬请莅临,在艺术家王清州纵横捭阖的笔墨天地与绚烂夺目的色彩交响中,共同见证这十三载心路历程所绽放的永恒光华。这是一次对过往的深情回眸,更是面向未来艺术无限可能的瞭望。

撰文:吕宁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