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品牌筑基 产业跃迁——写在张家川红花牛品牌战略发布会之际

来源/ 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5-11-27 13:12:18

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当陇原大地初冬的阳光洒满关山草原之时,张家川红花牛品牌战略发布会即将在省城兰州拉开帷幕。我们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品牌形象的集中亮相,更是张家川县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宣言,标志着张家川县肉牛产业从“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的跨越性转变。

产业兴,才能百业兴。张家川县横亘陕甘交汇地带,独特的气候与饲草资源,为红花牛肉牛养殖提供了先天条件。时光的长河中,张家川人用坚守筑牢了品牌根基。早在北宋时期,勤劳质朴的张家川人,就传承了养殖传统,同步开启了养牛业的探索,历经数百年传承,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养殖文化。上世纪80年代,张家川县把握品种改良的关键机遇,以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本地秦川牛为母本,经过40余年精心选育,最终培育出兼具生长快、耐粗饲、肉质鲜美的红花牛品种,既保留了本土品种的适应性优势,又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良特质,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品种根基。2012年,“张家川红花牛”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从“民间良品”升级为“地理标志产品”,这也为张家川后续肉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埋下伏笔。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从生态化的零散养殖到规模化发展,张家川红花牛的产业升级之路,始终伴随着模式创新与链条延伸。近年来,张家川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与现代饲草产业,成功创建了全省现代肉牛产业示范园,着力培育了一批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打造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带动广大养殖户改进技术、扩大规模、提升效益。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抱团发展模式,破解了散户养殖“小、散、弱”的痛点。利用乡村振兴衔接等资金,对基础母牛引进、产犊等发放补助资金,惠及所有养殖户,让养殖户敢于扩规模、谋发展。从品种选育到饲料供应,从疫病防控到市场销售,张家川县已构建起全链条协同的产业生态,使红花牛饲养量、出栏量稳步增长,畜牧业产值呈现阶梯式增长,20万头红花牛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与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

全国第十八届牛业发展大会上红花牛牛腩产品荣获大会最高荣誉“炖制类五星奖”,烹饪菜品获得铜奖,入选第十届世界地理标志品牌分销服务大会暨2025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年会产业链建设综合案例……荣誉的背后是产业品质的提升,是张家川人匠心坚守、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更是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干担当。

品质是产业的灵魂,更是市场的通行证。随着张家川红花牛品牌的启动,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更能带动养殖、加工、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让更多农户分享品牌红利,让“一头牛”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片天”。恒温舒适的圈舍,精准配制的营养餐谱,专业悉心的健康管理,“张家川红花牛”APP的开发应用,年加工5万头牛的智能化生产线,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操作,“直营、直销、直供”配送方式,从恒温冷库到全程冷链运输,才铸就了张家川红花牛持久的鲜嫩本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全国近2万家餐饮经营店和3500多家品牌加盟店,实现了“养殖端”与“消费端”的无缝衔接。“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张家川烧烤”“红花牛主题餐厅”“红花牛火锅体验店”逐步走向大众视野,走上餐桌,走入味蕾。我们期待,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张家川县能持续深耕品质管控,强化科技赋能,完善产业链条,让品牌影响力与产业竞争力同步提升;我们坚信,张家川红花牛品牌力量的引领下,张家川红花牛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我们坚信,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勤劳质朴的张家川人民,将以勤劳实干为笔,书写出更加灿烂的“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时代答卷。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