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礼县草坪乡:药香漫山垄 丰收绘振兴

来源/ 陇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4 18:08:00

礼县草坪乡:药香漫山垄 丰收绘振兴

陇南日报记者 罗 艳

初冬的礼县草坪乡,山塬田垄间药香氤氲,党参、当归、大黄“三药齐发”,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增收的乡村振兴画卷。

药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挖、分拣、晾晒,带着泥土芬芳的道地药材,正源源不断变身“金疙瘩”,让这个小镇焕发着蓬勃生机。

走进草坪乡波子坝中药材种植基地,挖掘机在田垄间有序作业,一兜兜肉质饱满、色泽鲜亮的中药材被翻出地面,村民们紧随其后弯腰俯身,整理堆放,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今年种了40多亩中药材,收成比去年还好,党参一亩能挣8000元左右,大黄加工后明年三月再卖,又是一笔稳定收入。”正在裁拣大黄的村民王吴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手里的动作不停歇,“以前种地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跟着合作社种中药材,有技术指导、有销路保障,收益越来越好了!”

田垄间的中药材不仅品相上乘,更凭借高原生态优势赢得市场青睐。草坪乡的道地药材因有效成分含量高、无农药残留,常年供不应求,收购商早早便上门预定,从采挖到装车全程“无缝衔接”,让药农们无需为销路发愁。

“我们家5口人,以前全靠外出打工挣钱,照顾老人孩子不方便。现在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50元,农忙时还能兼顾自家的药材地,一年下来收入比外出打工还多。”正在晾晒党参的村民李巧玲笑着说,中药材产业让她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心愿。

近年来,该乡依托高海拔、无污染的生态禀赋,创新践行“拟境栽培”模式,锚定“扩量、延链、提效”三位一体发展思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建成波子坝、中山上坝、小湾、上山李沟4个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

“我们不仅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培训,还搭建了统一销售渠道,解决了‘种得好、卖不出’的难题。”礼县草坪乡党委书记王大鹏说,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6万亩,其中大黄7000亩、当归6000亩、党参2500亩,其他药材500亩,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格局。

产业兴则就业旺,就业稳则收入增。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土地焕发生机,更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目前,草坪乡务工人员日均收入可达120-150元,户均中药材收入预计突破5万元,中药材已成为农户稳定增收的“致富密码”,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党建引领强根基,生态为底谋发展。草坪乡以党建为引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三朵药花”种成了产业兴、百姓富的希望之花。

“下一步,我乡将持续聚焦产业链延伸,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完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让道地中药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让群众的日子在产业发展中越过越红火。”王大鹏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