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送温暖
天水多举措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天水融媒记者 郑天冰 张敏
寒冬时节,困难群众的冷暖始终是头等大事。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天水市提前部署,积极行动,通过“资金+物资+服务”的多元救助模式,织密民生保障网,切实做好应对防范救助工作,在寒冷冬日里涌动着民生温暖。
在秦州区皂郊镇董家坪村,冬日的阳光洒在农家小院,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与镇、村两级干部忙着将一袋袋煤炭、一件件御寒衣物搬到特困供养人员家中。“每年冬天一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就给我们送煤、送衣物,现在棉被啥都有,啥都不缺,心里高兴得很。”特困供养人员监护人尹天生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道。
这是我市扎实开展冬季民生保障工作的生动缩影。为精准解决困难群众过冬难题,秦州区民政部门率先行动,督促各镇组织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开展全面摸底排查,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且取暖存在问题的群众,确保及时将他们纳入保障范围、给予临时救助。在此基础上,秦州区为全区各镇(街道)统一下拨50.9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定向用于特殊困难群体应急保障,以真金白银筑牢民生底线,确保这些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不受寒冬影响。
“我们对辖区董家坪、马家庄、小寨三个自然村的特困供养人员,坚持每月四次走访探视。”董家坪村村文书王文君介绍,通过常态化走访,能第一时间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从细微处解决问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老有所依、困有所助。
不仅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更有“雪中送炭”的物资保障。秦州区民政局低保办工作人员马亮表示:“为了确保困难群众能温暖过冬,今年我们为1245户农村分散特困供养对象,按照户均一吨的标准发放冬季燃煤;同时为1300名城乡分散特困供养对象采购了棉被、保暖内衣、毛衣等御寒物资。目前所有物资均已发放到户,保证在寒冬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穿上暖衣、用上暖煤。”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全面推行“资金+物资+服务”的综合救助模式,加强临时救助与取暖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对于其他存在温暖过冬困难,或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难题的群众,均通过临时救助及时帮扶,动态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用精准、贴心的服务,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安全、温暖度过寒冬,彰显城市的民生温度与责任担当。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