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进一步优化党建活动阵地,提升舒适性和功能性”“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借助平台载体开展线上学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前不久,在白银市白银区工农路街道召开的“融入新家园·共建新发展”主题座谈会上,流动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气氛热烈活跃。
这幕场景,正是白银市开展流动党员“先锋引领·汇‘流’聚能”行动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白银市着眼解决流动党员动态难掌握、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以开展“先锋引领·汇‘流’聚能”行动为抓手,全方位夯基筑底、全过程服务管理、全周期激励关怀,不断提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质效,着力锻造一支充满活力的流动先锋队伍。
全方位夯基筑底
靖远县靖安乡新城村党员石金艳一直在陕西西安打拼。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朋友分享的白银市流动党员“码”上回家信息采集系统二维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填写了相关信息。
很快,新城村党支部书记陈怀文联系她,并协助其加入流入地党组织——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樱花路社区党支部。
如今,石金艳不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加学习,还主动认领“政策宣传岗”,成了樱花路社区里活跃的“红色先锋”。
针对流动党员信息不准、动态难掌握等问题,白银市“线上+线下”双向精准摸排,印发《致全市广大流动党员的一封信》,设计制作《流动党员服务手册》,打造流动党员“码”上回家信息采集系统,公布流动党员线下联络服务站点信息,引导流动党员主动报到,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积极融入党组织。
各县区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和“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以农村、社区、高校、两企三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领域为重点,扎实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每季度开展1次全面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流动党员入库管理,动态更新流动党员数据库,实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联系方式、思想状况等“八个清楚”。
自开展“先锋引领·汇‘流’聚能”行动以来,白银市累计排查摸底流动党员3009人次。通过流动党员“码”上回家信息采集系统,向基层党组织反馈流动党员登记信息260余条,督促提醒1006名流动党员及时纳入流入地(单位)党组织管理。
全过程服务管理
“您好,这是您的快递,请确认签收。”今年国庆假期,在张掖市务工的会宁县丁家沟镇金滩村流动党员陈晓焘,收到了一份内含党章、学习资料、党员徽章等的包裹。
“这份‘礼包’,既是学习资料包,也是感情联络卡,更是一份提醒函。我将始终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切实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陈晓焘说。
为解决流动党员学习难集中、教育难覆盖等问题,今年8月,白银市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建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白银市(区)流动党员服务驿站,目前已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各类活动6场次。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等平台载体,精心打造“掌上课堂”,实时推送学习资源,督促流动党员积极主动学习。
常态化开展“送学上门”,累计向流动党员邮寄赠送学习资料2198人次,确保流动党员不缺课、不漏学。突出抓好流动党员返乡教育,结合农村党员“冬训”等形式,通过召开交流研讨会、讲授“微课堂”等方式,着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模式。
“发展万寿菊产业既有技术支持,又有销路保障,我回头可以帮忙联系下游加工企业。”前不久,在景泰县正路镇“流动党员看家乡·万寿产业谋振兴”观摩活动现场,流动党员武承青边记录万寿菊产业收益数据边说。
聚焦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足、平台较少等问题,白银市结合不同类型流动党员特点,搭建“干事创业”“志愿服务”“建言议事”3个平台,引导流动党员主动认岗履责,承诺践诺,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网络空间中发挥作用。
全周期激励关怀
今年秋季开学前,在白银市平川区务工的定西市陇西县流动党员任琪因孩子入学问题忧心。
平川区兴平路街道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汇报平川区委组织部,并衔接平川区教育局以及辖区派出所协调解决。最终,任琪的孩子在租住小区对面的小学顺利入学。
手拿崭新的入学通知书,任琪动情地说:“特别感谢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感觉很踏实。”
白银市持续深化关怀帮扶,健全完善结对服务、慰问帮扶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六个一”,即一次信息核查、一轮关系转接、一堂专题党课、一场主题党日活动、一趟家访解难、一份暖心“礼包”系列活动,及时了解掌握流动党员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基层党组织利用元旦、春节、“七一”等时间节点,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家属,及时协调解决农业生产、老人照料、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流动党员心坎上。
同时,当地结合推进先锋引领工程,从各县区、各行业领域集中选取优秀流动党员先进事迹,制作电子宣传海报,在白银市(区)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循环展播,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白银市还充分发挥市县流动党员服务驿站、街道(乡镇)、社区(村)流动党员服务窗口阵地作用,链接民政、司法、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劳动保障、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个性化、特色化服务,持续做好流动党员联络纳管、服务保障等工作,增强流动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夏丹丹)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