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
为“情绪价值”买单
兰宇
盘点2025年消费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莫过于情绪消费的爆发式增长。
情绪消费是消费者以满足情感需求为导向的消费模式,旨在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获得心理慰藉或释放情绪压力。时下,从热衷手办、玩偶到拆盲盒的惊喜,从演唱会的集体狂欢到网络短剧的不断走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有研究报告表明,2013年以来,我国情绪消费相关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预计2025年全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情绪消费从“小众”走向主流,折射出消费模式的深刻变化,并在重塑消费市场的整体格局。
情绪消费的兴起源于多重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从追求商品的性价比与实用性,逐渐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渴望从消费中获得更多愉悦感与满足感。与此同时,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的持续加快,也给人们带来更多压力,消费成为寻求心理慰藉的重要出口。此外,在社交媒体的精准推送下,个体的情感需求被不断激发,使“适度悦己”成为更多人的消费追求。
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时代背景下,情绪消费快速发展、潜力巨大。其高附加值、强体验感和快速迭代的特点,不仅拓展了传统消费的边界,还带动了文创、娱乐、虚拟服务等众多业态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力与韧性。同时,各地大力推动消费创新与供给优化,也为情绪消费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未来,随着消费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情绪消费有望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成为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的重要力量。
当然,情绪消费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依赖消费满足情感需求,可能会带来非理性消费行为,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驱动下,陷入冲动消费、激情打赏的陷阱。此外,我国情绪消费市场还不成熟,尚缺乏明确的行业标准,各类情绪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存在过度营销、溢价严重等问题。对此,消费者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为情绪买单而过度消费。同时,相关部门要切实规范市场行为,防止商家借情绪消费之名进行套路营销。
情绪消费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万亿元级市场,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展望未来,期待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努力,让情绪消费在释放内需潜力的同时,成为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