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成县:党建“金钥匙”解锁农区发展密码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8 10:40:30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白杨 通讯员 燕比翼 彭婉婷

“以前种核桃‘各顾各’,行情差时堆着都烂了;现在加入产业联盟,技术、销路都不愁,今年50亩核桃多赚8万多元。”成县陈院镇核桃种植大户杨永平捧着饱满的核桃仁,笑意满溢。今年以来,成县紧扣“富民强村、和谐善治”核心目标,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产业振兴、文明培育、基层治理、空心村活化四大领域深耕实践,推动农区实现从“基础稳”到“活力强”的跨越。

党建嵌链:让特色产业成“增收引擎”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抱团发展才有出路。”成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点明产业发展关键。围绕核桃、蔬菜、中药材、养殖等特色产业,成县打破村域界限,组建6个跨村域、跨主体的产业联盟,以“技术共研、标准共定、品牌共塑、市场共拓”为原则,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

索池镇索池村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出硕果。村党支部整合3个村21万元资金,流转土地种植5亩优质葡萄。今年葡萄进入初果期,亩产收入达8000余元,既为村集体增收,还带动周边11名群众家门口务工,每人每月工资约2800元。“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啥都强。”村民支随娃边给葡萄套袋边笑着说。

党员示范更让产业发展“热”起来。店村镇友联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小龙,带头种植50亩辣椒、320亩大蒜,从选种到销售全程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与帮扶。今年以来,他的种植基地累计带动1500人次就近务工,支付工资15万余元,村民纷纷加入,友联村也成了当地“果蔬种植专业村”。

党建润心:让文明乡风成“软实力”

“以前办婚礼,彩礼十几万还得摆几十桌酒席,压力太大;现在党员带头零彩礼、简办宴席,我们轻松多了。”纸坊镇纸坊村村民张莉道出移风易俗的变化。

成县坚持以党员示范破题、阵地宣传造势、自治机制兜底,突出“党员带头、机制保障、氛围浸润”原则,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宴席报备制度。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从倡导零彩礼、低彩礼,到规范待客桌数、餐费烟酒标准,逐步扭转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从“外在要求”变为“内在自觉”。

黄陈镇黄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艺汇演正热闹上演。演员用方言小品、快板等接地气的形式传递文明理念,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成县依托2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49个实践广场(基地),通过“会议宣讲+微信群推送+文艺汇演+入户谈心”,让“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理念深入人心。

制度保障更让文明新风“扎下根”。全县245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反对大操大办、禁止厚葬薄养”纳入核心内容;每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由党员任负责人,对婚丧事宜实行“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评议”。“上个月有人办丧事,理事会提前提醒简办,最后只摆几桌,既减轻负担又促乡风向好。”王磨镇王磨村红白理事会会长王钢柱说。

党建强基:让基层治理变“主动服务”

“以前反映问题不知找谁说,现在村里有‘说事点’、线上有‘说事群’、每月有‘说事日’,问题很快就能解决。”沙坝镇村民闫金雄前不久通过“民事直说”平台反映连翘采摘缺劳力,没过两天,村党支部就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帮忙采收,让他丰收又增收。

这是成县深化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实践成果。全县搭建“村组说事点+线上说事群+每月说事日”平台,严格落实“说、议、办、督、评、复”闭环流程,让群众“急难愁盼”有处说、有人办。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还来自标准化建设和干部能力提升。今年以来,成县列支200万元经费,新建党群服务中心1个、提升改造22个,让党组织有了“固定阵地”;培训党务工作者296名,组织17个乡镇1541名农村党员干部参加党性教育和政策培训,有效提升其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党建破题:让“空心村”焕“新活力”

“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荒、房子空,看着揪心。”这曾是成县不少偏远村的现状。如今,党建引领让“空心村”逐步焕发生机。

城关镇北山村,330亩茭白田郁郁葱葱。这片原本闲置的耕地,通过青陇合作引进优质企业流转种植,既让“沉睡土地”产生效益,还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务工。“土地租给企业有租金,还能在地里打工,一年赚2万多元。”北山村民闫永强说。

“空心村”要活,关键在人。成县通过“政策扶持、情感联络、服务保障”,大力吸引在外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家返乡创业。在外打拼多年的南飞飞回到沙坝镇,创办木器加工合作社,带动10余名群众就业。“党组织从场地选址到政策扶持都帮了不少,让我创业更有信心。”目前,成县已有75个由返乡人员创办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实体。

同时,成县坚持“优中选优、人岗相适”,加大偏远村党组织书记调配力度,推进村“两委”干部“两强两化”,规范组织生活和产业发展谋划。目前,全县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达81人,占比33.06%,为“空心村”治理提供了“领头雁”。

从产业振兴到文明培育,从基层治理到空心村活化,成县以高质量党建为“金钥匙”,打开农区发展“新大门”。如今的成县,特色产业兴、文明新风浓、治理效能高、空心村变实,“富民强村、和谐善治”的农村发展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