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高质量发展】
“企业头疼的难事,政府件件上心”
——解码一张遥感图背后的庆阳“引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王占东 刘健 安志鹏
走进庆阳数维时空科技有限公司,一面长7米、高4米的大屏上,显示着一张从高空俯拍的西峰区高清遥感图。细看,道路、高楼、厂房……甚至还有正在行驶的车辆,都清晰可见。
这张覆盖西峰区25平方公里城区图像,是遥感卫星拍摄的。影像中的地面分辨率精确至0.5米。
“将卫星遥感的大量数据高效处理成这样高清可视化的图像,对算力的需求极高。庆阳是国家‘东数西算’重要节点,这正是我们从延安来庆阳投资成立这家公司的初衷。”庆阳数维总经理王敬华开门见山。
庆阳数维的一大业务是智能解析遥感影像数据。他们将卫星拍摄的原始数据,通过算力处理、AI模型标注、人工矫正后输出,为用户提供数据或报告。
“业务越是发展,越感算力不足。”王敬华说,将遥感数据处理基地放在庆阳,看中的就是这里雄厚的算力资源。
王敬华他们看中的,仅仅是庆阳的算力吗?
“更打动我们的,是庆阳优质的营商环境。”王敬华感慨地对记者说,“在庆阳,真感觉我们企业头疼的难事,政府件件上心!”
去年3月,庆阳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专程前往延安,与陕西宝塔星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招商。此后一年间,庆阳市领导和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主动上门对接了十余次,这份“热乎劲”让王敬华颇感意外。
“洽谈中,他们既不夸大优势,也不隐瞒短板。”满满的诚意,彻底打消了王敬华的投资顾虑。
今年3月,陕西宝塔与庆阳市政府正式牵手,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庆阳数维时空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2个项目,开启庆阳深耕数字经济、进军商业航天产业的新纪元。
随后,庆阳市政府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召开推进会,推动项目尽快落地。从公司注册、项目立项到场地选址,政府部门全程跟进,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帮办服务。
考虑到未来用工较多,为了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王敬华将办公地点选在了离市区中心较近的原庆阳电视台旧址。
那是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4层老楼。王敬华原本想着,有了现成的楼房,赶“五一”公司就能开业。
没想到,一系列“老房子难题”随之而来——这栋老楼的水、电、消防等全需改造。
单说供电,就得从40千瓦增容到630千瓦。要将新的高压线路引来,必须开挖门前的道路。
庆阳市立即行动起来。安排市政部门半封路,又协调电力公司在院内新增了一台变压器。
花了两个多月工夫,电的问题方才解决。
8月,工程即将完工了。连下的几场大雨,又“泡”出了新问题——办公楼一楼的墙全部渗水,两个房间的地面还塌陷了。原来包括整个院子,都没有下水管道。
解此难题,又花了一周时间。
“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各种事儿,只要在微信群里一提,政府立即协调解决,从来没人推诿。”王敬华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了4个多月,市政府开了4次专题协调会。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市政府开项目协调会,市长主持,4个副市长和有关单位参加。每次协调会,至少十余项问题清单,大家集思广益,协商解决。
“项目建设中,我们头疼的各种各样难题,对政府来说,其实都是琐事,又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解决这些小事儿最容易拖,但他们能这么上心,真是可贵。”王敬华很是感动,“我一个月才来庆阳一次,一次待3天左右。市领导来项目建设现场次数比我还多。”
在政企协同发力下,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陕西宝塔也将之前计划的两个项目增加为3个。9月9日,庆阳全球卫星遥感数据交易结算中心、庆阳市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庆阳市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孵化基地项目在庆阳同时正式启动。
这标志着全国卫星数据商业化应用在庆阳实现了新突破。项目全面运行后,可在庆阳向全球客户提供多种载荷、不同分辨率、不同时间段的全球卫星遥感影像。
“我们有天上的卫星数据,庆阳有地上的强大算力,将共同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生态圈。”王敬华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项目9月启动后,当月产值就突破1000万元,庆阳数维已成为营利性服务业规上企业。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