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一路通 百业兴:临夏县交通赋能乡村蝶变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4 11:16:13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通讯员 崔皎

一条条柏油马路蜿蜒穿梭于临夏县的山川村落,串联起田间地头的丰收希望;一辆辆城乡公交平稳行驶在县乡之间,承载着群众出行的幸福期盼;一个个物流站点扎根乡村沃土,打通了产销对接的便捷通道……近年来,临夏县以“建管养运”一体推进为总抓手,匠心铺就便民、惠民、富民的交通网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前去县城得绕土路,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30分钟就能上国省道,一个半小时就能到兰州,太方便了。”家住临夏县北塬镇的村民魏大明感慨道。这一变化,源于临夏县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系统谋划。

临夏县坚持“外联内通、互联互通”理念,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县域发展全局,与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及乡村产业布局同频共振,全域规划、“一盘棋”推进。聚焦群众出行痛点,实施干线公路升级、农村路网提档、自然村通达等工程,全力延伸硬化沙土路、拓宽打通瓶颈路、改造提升老化路,实现交通“大动脉”与乡村“微循环”高效衔接。“十四五”以来,全县累计改造普通省道74.5公里、县道68.2公里、乡道52.6公里、村社道路216.3公里,硬化自然村道路180.5公里,实施生命安防工程217.7公里。目前,全县所有乡镇均通四级及以上公路,乡村沥青路、水泥路通达率达100%,群众到户路和巷道门台水泥硬化实现全覆盖,一张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路网已然成型。

交通是产业发展的“先行官”。临夏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创新探索“交通+”发展模式,让农村公路从“出行路”变身“产业路”“致富路”。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临夏县段串联起沿线生态美景与民俗风情,入选2023年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S106线关滩村至八里寺社道路凭借高颜值与实用性,获评2022年度陇原“最美农村路”;槐树关东路、环莲花湖公路等一条条产业路纵横交错,将特色农业基地、乡村旅游景点、商贸集中区紧密相连。“十四五”期间,临夏县累计建设产业富民路305条、总长155.4公里,推动交通与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商贸美食深度融合,助力打造旅游示范村7个,发展特色农家乐201家。便捷的交通不仅让游客“走进来”,更让农特产品“走出去”,真正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的综合效应。

“三分建,七分管”。临夏县建立“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责任体系,设置县级路长16名、乡级路长30名、村级路长218名,聘用道路维护员77名,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构建起政府主导、专人负责、全民参与的管护格局。养护方面,统筹中央、省级补助资金与县级自筹资金,引入专业化养护公司,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化巡检手段,累计维修养护县乡公路324.8公里。同时,选聘654名保洁员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常态化开展道路管护与路面清扫,农村公路“畅、安、舒、美”水平显著提升。

“以前村里没公交车,去县城得等农用车,现在公交车定时定点,票价还便宜,老人小孩出门都放心。”谈及城乡公交的便利,麻尼寺沟乡村民康永全赞不绝口。临夏县以提升公共服务为核心,打破“十三五”末县域公交“空白”局面,积极推行“公交下乡、农线进城”模式。目前,已开通县域及县市之间公交线路13条、农村客运班线81条,投入公交车72辆、农村客运车辆351辆,惠及群众约45万人。在物流服务方面,该县构建“县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电商服务点”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县级公共物流配送中心3个、乡镇电商服务站2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邮政物流代办点)218个,建制村直接通邮率达100%,快递进村率达98.4%,彻底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路通则百业兴,道顺则民心畅。临夏县以路网为脉络,畅通了民生福祉与产业发展的“双向道”,织就了区域协同与乡村振兴的“共赢图”,交通已成为临夏县迈向美好生活的先行官与强支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