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庆城县 特色产业“全域飘香” 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 陇东报 作者/ 时间/2025-11-13 10:17:36

庆城县 特色产业“全域飘香” 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南庄乡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工人在采摘金银花。 庆阳融媒记者 李云 摄

马岭镇贺旗村的连片秦杂谷迎来丰收。 庆阳融媒记者 李云 摄

 每日甘肃网11月13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庆阳融媒记者李云)今年以来,庆城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聚力发展高粱、秦杂谷、紫苏、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订单化保障、链条化延伸”模式,推动特色产业从“单点突围”到“全域飘香”,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连日来,庆城县马岭镇贺旗村的田野上一派丰收盛景。连片的秦杂谷褪去青涩,金黄的谷穗饱满沉坠,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轰鸣声中满载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张宝鹏流转的240亩土地上,“油菜+秦杂谷”的复种模式正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4月收完第一茬油菜,紧接着复种了秦杂谷6号,该品种抗旱耐瘠、产量稳定,亩产可达350至400斤,一地双收太划算了。”张宝鹏望着满田的谷穗,笑意盈盈地说。

产业发展的红利,不仅让种植户腰包鼓了起来,更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我就在合作社负责耕、种、收全程劳作,离家近,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每月收入5000元,比外出打工舒心多了。”务工人员袁海峰的话语道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据马岭镇副镇长黄正午介绍,今年全镇精准调整种植结构,完成2000亩高粱集中连片种植、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以及500亩秦杂谷、500亩紫苏复种,形成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其中,优质高粱通过“企业订单+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模式,实现统一供种、管理、收购,镇里与酒业公司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让种植户收益有保障。冠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200亩陇苏5号紫苏,亩产超200斤,按市场价9元每斤计算,亩均收益达1800元,成为农户增收新亮点。

如今,庆城县特色产业已形成“多点开花、全域覆盖”的发展态势。南庄乡以连翘为主导,搭配柴胡、黄芪等中药材,通过“党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社联农”模式,种植中药材2.3万亩,计划2026年底发展至4万亩,全力打造“中药材之乡”;苹果产业则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建成加工、分选、包装一体化生产线,推动产业从“季产季销”转向“季产年销”,仅惠家庙村入股企业的集体资产,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以上分红,同时年均吸纳4.8万人次务工,年发放工资超630万元。

从分散种植到规模经营,从单一作物到多元发展,庆城县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利益联结,让特色产业成为稳增长、惠民生的“主力军”。如今,一片片田野变身“致富田”,一个个产业托起“增收梦”,庆城正以特色产业的蓬勃生机,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加鲜明。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