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启动行业气象观测系统设计
十二部门联手织密“天地空”监测网
每日甘肃网11月12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1月11日,记者从甘肃省气象局了解到,为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水平,甘肃省气象局与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等十二个部门,于11月4日正式印发《甘肃省气象行业综合观测系统布局设计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甘肃省正式谋划开展为期十年的气象行业综合观测系统统筹规划设计及优化建设,旨在构建一张智能精密、协同高效的“天地空”一体化气象监测网络。《方案》出台破解“九龙治水”难题,迈向集约共享。
《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观测资源。文件明确,将坚持“政府主导、气象牵头、部门参与、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和工作协调机制,按照“一站多用、一网多能、多网融合”的思路,统筹规划未来十年全省气象观测站网的布局、建设和升级。其核心目标是推动从“各自为战”向“共建共享”转变,最大限度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方案》详细盘点了当前各行业部门的观测站网“家底”。截至目前,仅气象部门就拥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836个、天气雷达站24个、高空气象观测站9个等。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铁路、教育、农业、林业、应急等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也布设了大量涉及雨量、风速、土壤水分、空气质量、交通路况、森林火险等要素的观测站点。
针对现状与需求,《方案》设定了清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30年,初步构建形成“智能精密、协同高效”的气象行业观测站网体系。将制定交通、农业、生态等领域的行业气象观测技术标准,建成覆盖全省主要生态功能区、农业生产区、重点流域、区域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基本消除重点区域监测盲区,实现行业站点动态监管全覆盖与数据资源共享。
到2035年,持续完善该体系,推动气象观测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拓展、向地球系统延伸、向数字智能转变。最终形成“综合观测协作、观测站网共用、观测数据共享”的气象行业统筹发展新格局。
《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对农业、交通、航空、旅游、能源、雷电、森林火险、流域、地质灾害等九大关键领域的观测站网进行了详细的布局优化设计,明确了2025-2030年和2031-2035年两个阶段的具体优化设计理念,并在数据、技术、计量、人才方面四管齐下,逐步建立全行业共建共享的气象灾害监测网。
记者 滕效宏 通讯员 于仕琪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