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
“同步在县城10条主次干道、6条断头路施工,涉及排水防涝、地下管网、交通优化三大类工程,需要多大的魄力啊!”10月下旬,临夏县城乡建设项目服务中心主任石洋的办公桌上,一份布满密密麻麻修改痕迹的施工方案,见证了这项工程的不易决策历程。
长期以来,临夏县县城老城区交通通行效率低下,拥堵频发,排水防涝不畅。拥有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群众共同的迫切期盼。
2025年,针对城乡多年来在排水防涝、地下管网更新、道路维护、市政设施领域积累的民生痛点,临夏县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实施“不回避问题、不降低标准”的城镇民生改造项目,全力“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
这一城镇民生改造项目总投资2.77亿元,谋划实施项目9个。其中,重点民生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一方面集中实施老城区排水防涝工程,同时打通6条断头路,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另一方面实施县城西片区地下管网及设施更新改造工程,覆盖10条主次干道。采访中,石洋所说的工程,正是临夏县正在实施的重点民生项目。记者采访时,10条主次干道同时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员穿梭,场面宏大而繁忙。
临夏县的重点民生项目施工道路约占县城总道路的三分之一。因此,决策之初,争议与顾虑并存。同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手术”,会不会造成交通瘫痪?商户经营受影响怎么办?供暖季前能完工吗……这些是工程开工前争论最多的话题。“当时,县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老城区排洪渠老化、管网破损、道路拥堵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老大难’。若采取‘零敲碎打’的改造模式,不仅成本更高,还会反复影响群众生活,唯有集中攻坚才能一次性破解顽疾。”石洋说。
“民生工程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民心账。”据介绍,临夏县有关领导在决策会上如此明确表态,并要求相关部门既要敢于担当,更要科学统筹。
石洋说,为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最优实施方案,工作专班用时一个月,走遍了老城区的每个街巷,收集群众、商户的意见建议。针对群众最关心的交通出行问题,最终确定了“分区施工、错峰作业、夜间攻坚、快速恢复”的施工策略,将16条涉及道路划分为4个标段,每个标段预留临时通道,安排专人24小时疏导交通;针对商户担忧的影响经营问题,优化施工时序,优先完成主干道路面铺设,缩短围挡时间;针对供暖保障这一硬性要求,将供热管网改造列为“优先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10月15日供暖节点不受影响。
采访中,记者在西片区地下管网改造现场看到,施工人员严格执行“雨污分流、管网同步”原则,一次性铺设给水、雨水、污水、供热四大类管网,避免未来“重复开挖、反复扰民”。
石洋介绍,为确保工程质量,临夏县住建局组建专项督查组,每天深入工地巡查,对管网焊接、路面铺设等关键环节全程监督,不合格的立即整改。“我们宁愿现在多花点时间、多投入点成本,也要把工程做扎实,给群众一个长久的交代。”
截至11月4日,该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其中,振华路、团结路等全段铺油完工,供热主管网全部注水打压合格,实现了“施工不扰民生、质量经得起检验”的承诺。预计到11月15日,全部施工将全面完成。届时,临夏县老城区的街巷将焕发新生。
临夏县的这场“敢啃硬骨头”的民生攻坚战,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更温暖了群众的心。振华路商户张老板的店铺曾因施工被围挡半个月,但他毫无怨言:“施工队避开营业高峰干活,现在路修好了,感觉店面都上档次了,相信客流量会比以前更多!”居民马江林则望着新铺的大理石路面,细数着生活的变化:“以前雨天蹚水、冬天盼暖,现在路宽了、渠通了、屋里暖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临夏县有关领导表示,接下来,县上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抓好民生项目攻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