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陇南:“产培评”解锁家门口的幸福就业密码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11-06 18:15:54

金秋的陇南,徽县嘉陵镇田河村的千年银杏树下,创业成果展、直播带岗、技能培训展示等活动精彩纷呈。这场“源来好创业”创业成果展暨“创业集市金徽行”活动,汇聚17家创业平台和企业,立足当地文旅特色,围绕旅游六要素创新运用“产培评”一体化模式,开展电商直播、导游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让就业服务“春风”温暖千家万户。

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技能饭碗”,让企业招到满意人才?陇南人社系统工作人员深入村庄院落、企业车间,倾听群众诉求、对接用工需求,在反复调研与分析中找准产业所需与群众所盼的结合点。

今年,陇南创新构建职业技能培训“产培评”一体化服务模式。该模式以产业定向为前提,以需求导向为核心,以培评融合为关键,以产才融通为目标,构建起“培训—评价—就业—增收”全链条服务,推动技能培训从“漫灌”走向“滴灌”,从“供给主导”走向“需求牵引”。“‘产培评’让技能培训真正实现了围绕产业转、跟着需求走、盯着就业干。”陇南市人社局干部李沛说。

在成县的“直播实战间”,李亚兰对着镜头推介农产品。一年前还是待业宝妈的她,如今已成为月入2800元的直播助理:“培训不仅教会我技能,更给了我立足社会的底气。”

培训对象从“一刀切”变为“量身定制”,以“产业导向+企业需求”双轮驱动,聚焦中药材、白酒、文旅等产业链人才缺口,告别“大水漫灌”,转向“定制化”培训,确保内容紧贴产业实际与岗位要求;师资力量从“学院派”变为“实战派”,“土专家”传经验、“田秀才”授技艺、“老师傅”带实操,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授实用技术;培训场景从“教室里”变为“天地间”,苹果园里教修剪、白酒车间练工艺、云端课堂解疑难,构建起多维培训新场景;评价体系从“纸上证”变为“增收尺”,建立“持证率+就业率+增收比”三维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培训有效、就业有路、增收有据”。

“我们不仅要看培训了多少人,更要看就业了多少人、收入增长了多少,这是检验培训成效的核心标准。”陇南市城乡就业服务管理局干部董鹏说。陇南将产业分为主导、急需、潜力三类,联动多部门发布岗位清单,动态调整培训内容,形成“以产定企、以企定需、以需定培”的良性循环。

如今,康县食用菌、徽县白酒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吸纳群众就地就业的“蓄水池”,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学技能、稳就业、增收入”的美好愿景。与此同时,当地依托“产培评”一体化,“技能提升—高质量就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

“产培评”模式实施以来,该市试点企业新增岗位超200个,部分技能型岗位工资平均提高20%,推动花椒等产业实现品牌化转型。成县“产培研”模式联合院校定向输送技工,实现“招生即招工”,电商培训裂变出4.5万人分销网络。

“在今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产培评’覆盖面,为2026年深化一体化工作夯实根基。”董鹏对未来充满信心。(靳淑敏 罗艳)

来源:陇南市委宣传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