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服务设施 创新服务模式
金川区打通服务老人“最后一公里”
每日甘肃网11月6日讯 据金昌日报报道(记者刘伟业)金川区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与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紧密衔接,以满足各族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通过完善养老设施、创新服务模式,让优质养老资源惠及各族群众,在守护“夕阳红”的过程中,不断厚植各民族共居共乐、同心同行的幸福土壤。
该区投入210万元专项资金,对桂林路、新华路、北京路等5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升级改造,健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医养结合设施布局,并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医养服务联合体,让“家门口养老、一公里就医、床边上服务”的医养服务更便捷。改造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7人间改为3人间,配齐卫生间坐便器扶手,新增独立卫浴,更换托养区床品与防滑设施,加装紧急呼叫铃,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出“每周坐诊”服务,为各族老年群体打造了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养老空间,确保各族老人平等享受优质养老资源,以坚实的物质保障为民族团结筑牢根基。
在基础服务持续提质的基础上,金川区依托升级后的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喘息式养老”“候鸟式养老”两大模式,精准对接各族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针对长期照护家庭,“喘息式养老”提供短期托养服务,如社区居民刘桂兰的失能老伴,每月可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托养10天,有效缓解了家庭照护压力;“候鸟式养老”则整合资源,组织老人季节性旅居,丰富了各族老人的晚年生活。同时,桂林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化、灵活化”方式服务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提供短期托养、日常康养,与侧重失能老人24小时医疗监护的八冶医养公寓形成互补,还针对行动不便老人新增上门助浴、助洁服务,切实解决“出门难”问题。多样化的服务模式覆盖各族老人不同需求,让各族老人在贴心服务中感受温暖,进一步增进了民族情感认同。
截至目前,金川区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个,实现养老设施100%全覆盖,打通了服务各族老人的“最后一公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持续提升各族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更让银发经济成为城乡融合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动能,确保各族群众在共同发展中共享成果,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建设幸福金川的强大合力。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