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合作 同心筑梦聚合力 共绘团结新画卷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31 11:47:12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合作 同心筑梦聚合力 共绘团结新画卷

合作市融媒体中心

“让团结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这是合作市通钦街道舟曲路社区党委副书记丁秀琴工作笔记扉页上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她十年如一日扎根社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读书会”“中华文化大讲堂”“双语普法微课堂”等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群众日常。

走进合作市的大街小巷,各族群众和谐共处的场景扑面而来,心手相连的感人故事俯拾即是。在这里,民族团结早已根深叶茂、硕果盈枝。

“十四五”期间,合作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教育实践活动,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全市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人人创 团结成果人人享”的浓厚氛围。

合作市以平安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大抓治理”攻坚行动,创新构建“基层党建+文明村庄+和谐寺庙+美丽家园+十户联防+两代表一委员+党政干部+民兵队伍”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通过深化“网格化+十户联防”治理模式,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合作市依托综治中心,整合法院、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力量,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十四五”期间,综治中心接待群众1.13万余人次,办结事项、化解矛盾4560件,办结率96%,挽回群众损失4800万余元。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合作市还优化1616名网格员队伍,动态组建299人的市乡两级先锋队,依托“陇情e通”“羚小帮”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信息直达高效。每年牧民转场期间,广大党员干部活跃在草原深处,为牧民提供医疗、物资、政策服务,这种贴近生产生活的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高原牧区治理难题。

每年夏季的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各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共同参与赛马、拔河、民歌对唱等传统活动,在草原上搭建起一座座民族团结的“连心帐篷”;羚城音乐节上,藏族民歌与流行音乐交织共鸣,传统乐器与现代编曲巧妙融合,各族儿女用音乐传递共同情感;香巴拉主题文化广场常态化开展锅庄舞展演,八方游客与当地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围成同心圆,在欢快节奏中舞出团结和谐的美好画卷……在文化惠民方面,合作市以品牌节会为载体,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的文化盛宴。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羚城音乐节、原生态民歌展演、“南木特”藏戏展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轮番上演,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合作市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通钦街社区试点打造“合作市社商居联合服务中心”,组织辖区商户开展“热心集市”公益活动,部分收益定向用于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实现惠民生与促消费双赢;绍玛路社区实行“时空共享”,社区办公地点白天作为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下午变身“小红星公益课堂”,引入大学生志愿者提供课后辅导,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问题。

市科技馆、图书馆、好人馆、人民医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惠民场馆相继建成,成为各族群众凝聚同心的精神家园;母婴室、路标路牌、公交站台遮雨亭等设施升级改造,公共场所均设无障碍通道与卫生间,细微处体现对各族群体的关怀;当周街道与伊合昂街道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各族老年人共享“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合作市以民族团结为纽带,推进“南扩、北提、东进、西升”城市建设,在发展中厚植民族团结根基。

合作市将继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不断巩固拓展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羚城绽放得更加绚烂。 (袁玉花)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