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31 09:25:1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

马红祥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和“筋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甘肃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省份,要把振兴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筑牢先进制造业发展根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纵深推进强科技行动,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持续加大基础领域科技创新投入,争取在核科学、量子科学、冰川冻土等前沿领域取得新突破,在生物疫苗、文物保护、寒旱生态、现代农业等领域展现甘肃担当,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切实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打造西北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遴选、提升、壮大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4+1”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凝练建立重大攻关任务清单和关键技术攻坚图谱,集中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深入实施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和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开展超导加速器、超纯无氧化铜、高端铜箔、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液态燃料钍基熔盐、重载可回收火箭新型半导体材料等核心技术深度市场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加力实施省属高校“双一流”突破工程,健全完善省领导联系包抓重点人才队伍责任制,深入推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组织模式,持续优化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推荐选拔机制,不断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培引和留用机制。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基于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打造协同联动、竞争有序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坚持“减油增化增特”,加快兰白千万吨级炼化基地和百万吨级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延伸发展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和高端精细化工,辐射酒泉、金昌、张掖和武威,打造河西走廊化工产业集聚区。积极融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能源“金三角”煤化工产业集群,加快陇东能源华东基地建设。以新型抗体、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疫苗药物为主,打造西北地区生物制品生产基地和国际生物制品生产储备要地。高效开发利用稀有、稀贵、稀散、稀土及同位素等,打造区域特色明显、品牌价值领先、国内影响力强的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聚焦“风光热储氢网”,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锚定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西北重要的未来产业引领区。实施“优镍、强铜、增钴、扩贵、兴钛”战略,高水平建设运行国家级金白兰武有色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径向锻造装备、五轴车铣复合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持续壮大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健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产业集群培育认证体系,推动1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扩能升级。加快构建兰白特色产业承接区、河西走廊新兴产业承接区、陇东南电子信息和能源化工产业承接区以及南部片区绿色生态产业承接区,着力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推动政策、土地、资金、科技和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高效聚集,引导先进制造业在工业园区科学布局。

加快转型升级赋能,推动现代制造业迈向高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提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双千兆网络覆盖水平,有序推进5G—A商用部署,强化工业互联网、工业核心软件、工业智能平台等新型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面向大中小企业深化重点行业领域5G工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强化研发设计云端协同,推动生产过程、经营管理智能转型,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石化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电力和煤炭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深入开展能效提升行动,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认定管理,积极开展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试点示范,以高比例风电、光电优势破除能耗束缚,加快将新能源优势转化为现代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劲动能。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周期和各环节,加力实施服务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新生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作者为省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