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电(记者黄敬惟)日前,“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启动。
该项目以“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为主题,首批16位作家、诗人已抵达云南省16个州市的不同村落。他们计划驻村10至30天,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当地自然、历史与文化,创作反映和美乡村与美好乡情的作品。同时,他们还将参与乡村文化建设,打通创作与阅读、文学与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乡村既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也是作家观照现实、书写时代的重要场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家与乡村大地一直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鲁迅、丁玲、赵树理、路遥、王蒙等作家,以各自的创作实践彰显现实主义乡土文学的传统,将一部部经典作品留在读者心中。
如今,中国乡村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作家走进乡村、记录乡村,不仅是为了留住乡愁、守望故乡,更为了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建立深厚的联结。这是一次文学的寻根与发现之旅,更是作家群体以精品力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
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表示,中国作家驻村计划组织作家深入乡村,旨在引导广大作家沉潜身心,切身感受新时代中国乡村的生动实践与深刻变迁,以文学笔触描绘乡村壮美画卷,记录人民奋斗足迹。他期待通过作家们的深情书写,展现中国乡村的多样风貌与内在活力,为乡村书写注入崭新内涵。
作家梁晓声分享了自己近年来走访村庄的感悟与体验:“我发现,如今乡村已经与前辈作家笔下的景象截然不同,正向年轻人敞开美好的未来。在湖南清溪村,教思政课的女教师课余时间到咖啡馆弹吉他唱歌;在山西临汾,村民从深山迁居景区,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在儿童活动中心描画脸谱;在广东、云南等地,许多年轻人带着电脑、相机在村子里开店、搞文创、写作品……”
这些现象引发了梁晓声的关注与思考,最近,他刚刚完成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影视剧本。“离开熟悉的地方,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到另一个地方生活能激发灵感,而这会牵引你走向更远。”他说。
驻村作家代表李浩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在他看来,此次前往云南德宏驻村,更多是去观看和聆听。他准备“把自己清空”,保持吸纳与接受的状态,真诚踏实地去倾听、观察、体验,并记录与思考。“我愿意以炽热的文学之心,与当地作家、文学爱好者分享文学的美妙,和所有真诚热爱文学的人成为朋友。此外,也希望借此机会重新认识自我,审视文学传统,在与大地、历史的对话中获得新的启迪。”他说。
该活动由《文艺报》社、《诗刊》杂志社、中国诗歌学会共同主办。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