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中国好人”许改燕:孝老爱亲十七载 逆境抗争奔生活

来源/ 庆阳融媒中心 作者/ 时间/2025-10-30 08:27:52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甘肃省1人上榜,就是咱庆阳市环县洪德镇“孝老爱亲”许改燕。

1988年9月生,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耿塬畔组村民。2008年和丈夫结婚后,许改燕便扛起照顾瘫痪公公与生活不能自理婆婆的重担,17年间悉心照料病残至亲,带着脑瘫女儿四处求医,陪患肾结石的丈夫历经11次手术,在逆境中开荒种地、养羊增收,用柔弱双肩撑起风雨飘摇的家。许改燕曾获“甘肃好人”等荣誉。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10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村民许改燕荣登榜单,获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称号。

瘫痪的公公、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先天性脑瘫的女儿、患肾结石的丈夫——面对重重磨难,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许改燕用17年的坚守,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七口之家。

许改燕出生于1988年9月,2008年从环县耿湾乡郝东掌村嫁到20公里外的洪德镇耿塬畔村。婚前,丈夫就坦诚告知父母身体不好的情况。面对这个沉重的现实,许改燕没有退缩,反而坚定地表示:“你的爸妈就是我的爸妈,我们一起来照顾。”这句朴实无华的话,成了她16年来坚守如初的信念。

婚后,丈夫外出务工,许改燕每天像上紧发条的钟表,忙碌于换尿布、烧炕、洗脸、做饭、涂药、按摩等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中。面对大小便失禁的公公,她克服心理障碍,缝制了多条尿布,像照顾孩子一样悉心照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她四处寻医问药,带婆婆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婆婆病情略有好转,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许改燕的大女儿患有先天性脑瘫,15年来,许改燕从不放弃,带着女儿辗转西安、银川等地的大医院求医问药。在她的坚持下,女儿逐渐有了好转,现在能和家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2014年,厄运就像高悬的巨石,又一次无情的砸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许改燕的丈夫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肾结石,医生告知要切除一个肾脏后再进行多次手术。备受打击的许改燕来不及悲伤,四处奔走,向亲邻借钱、向政府申请救助,帮助丈夫完成手术。截至目前,她已经陪着丈夫完成了11次手术,取出了多个肾结石、切除了左肾。尽管后期手术难度很大,但许改燕态度坚定:“无论多大困难,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坚持治疗。”

在照顾家人的同时,许改燕不忘发展产业改善家庭条件。2013年,在政府补助近两万元的基础上,她又自筹两万多元,盖起了新房,将自家周围的坡地推平,新增8亩多耕地,并新建羊棚、草棚,引进10多只羊开始喂养。

“困难是自己的,不能全靠政府来托底。”许改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喂羊,再去地里干活,忙碌间隙还要回家照顾家人,可她从没喊过一声累。

2023年8月,为了让儿子和女儿安心上学,许改燕带着公公和孩子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读。周末,她还要赶回老家给婆婆和丈夫做饭,之后再匆匆赶回镇上。2024年10月,公公因心血栓去世,婆婆又被查出肺癌晚期,丈夫的病还得继续治疗。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许改燕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光芒:“只要有爱、有希望,什么坎儿都能迈过去。”

许改燕的感人事迹早已在陇东大地上广为传颂。她先后荣获第八届庆阳市道德模范、2023年“庆阳好人”“甘肃好人”等荣誉称号。今年9月举行的庆阳市先进模范人物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环县洪德镇干部慕娜娜作为许改燕的“代讲人”,动情地说:“许改燕用柔弱肩膀扛起一个家,她的故事不是文字,是咱乡邻都看得见的坚韧。”

凡星闪耀,德润环州。这位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行动,为遭受病痛折磨的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也带动引领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为大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