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内容赛道,漫剧凭一己之力点燃了整个市场。流水规模翻12倍,市场规模直冲200亿量级,相关企业数量即将突破数十万家——这个被定义为"漫画+短视频+广播剧"的超级体,正以雷霆之势成为今年最大的风口。
在这场资本与资源的狂欢中,咪咕、光线传媒、百度、小米等跨界巨头纷纷落子,女频赛道悄然崛起,AI技术重塑规则,一个全新的行业生态正在形成。

风口已至:从野蛮生长到巨头围猎
如果说2024年是漫剧的萌芽期,2025年无疑是其爆发元年。数据显示,当前漫剧市场中男频内容虽仍占95%的绝对主导,但风向已悄然转变——多部女频漫剧成功跻身抖音动态漫榜,预示着新的增长曲线正在形成。
这种转变并非偶然。某头部平台漫剧负责人直言,女频是漫剧实现市场突破的关键方向,未来半年至一年内或将迎来集中爆发。背后逻辑清晰可见:男频部分猎奇、暴力题材面临政策管控风险,创作空间持续收窄;而女频聚焦的情感、成长等题材不仅政策风险更低,更能精准击中付费潜力突出的女性用户群体——她们为心仪角色、细腻情感线买单的意愿,早已被小说、短剧市场反复验证。
更关键的是,漫剧的发展轨迹与2022年初的短剧市场高度相似。当年短剧从男频先行到女频崛起的路径,正在漫剧赛道复刻,这让手握资源的巨头们嗅到了机遇。从百度的AI技术赋能,到光线传媒的IP帝国延伸,再到小米的硬件渠道加持,巨头们的进场正在终结行业的野蛮生长时代。

巨头厮杀:跨界玩家的差异化破局路
在漫剧战场的巨头阵列中,跨界玩家们凭借各自基因展开差异化布局,共同改写行业规则。
光线传媒:IP帝国的漫剧延伸
带着"中国版迪士尼"野心的光线传媒,正将其IP全产业链开发能力注入漫剧赛道。凭借《哪吒2》创下的超71亿票房底气,光线手握《哪吒》《大鱼海棠》等20余个顶级动画IP,这些经过市场验证的IP资源成为漫剧开发的天然富矿。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衍生品生态协同——《哪吒2》与泡泡玛特联名盲盒价格从552元飙升至871元,而2024年国内衍生品市场规模已达1689亿元,这为漫剧IP的多元变现提供了清晰路径。光线通过"制作联盟"模式提升产能,年产能有望达3-5部,其漫剧布局从一开始就瞄准了精品化与长效化。
百度:AI+IP的双轮驱动
作为早期入局者,百度正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赋能深化漫剧布局。旗下YY直播麦絮短剧厂牌与七猫短剧达成合作,借助七猫海量免费网文IP储备,快速扩充漫剧内容供给。更核心的竞争力来自AI技术——百度计划将自研AI创作工具融入漫剧生产,同时通过投资AI短剧公司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与点众科技战略合作,构建"AI拆书—剧本改编—成片制作"的技术闭环。此外,百度还在测试短剧Agent对话功能,允许用户与角色直接互动,试图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体验,一年计划联合推出2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
小米:硬件渠道的流量优势
小米的进场带着鲜明的硬件基因,成为漫剧分发的重要变量。其正式上线的独立短剧App"围观短剧",已凭借"无广告免费看"的定位收获2.0万次下载。更关键的是小米的渠道势能——依托MIUI系统预装、应用商店推荐等优势,漫剧内容可直接触达亿级手机用户,这为作品破圈提供了天然便利。此前,小米旗下REDMI已通过定制短剧《时空合伙人》试水,该剧融入穿越创业题材,更嵌入雷军特有声音元素,借助品牌影响力实现热度发酵,从定制内容到独立平台的快速推进,尽显小米布局漫剧的决心。
咪咕:全链路能力的稳步推进
作为较早入局的大厂,咪咕在女频赛道已初见成效:《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以1200万播放量跻身抖音动态漫榜第六,《庶女嫡谋》漫剧播放量超千万的同时,其改编短剧拿下爱奇艺飙升榜第一。依托自研的仝舟AIGC生产管线,咪咕实现15小时解析百万字网文、10分钟完成50集剧本改编的效率提升,叠加2万部全版权IP储备与中国移动超10亿用户触达,持续在漫剧赛道释放竞争力。
电商巨头:内容与商业的深度绑定
阿里、拼多多等电商巨头则将漫剧视为内容电商的新载体,开辟独特玩法。淘宝在站内开设短剧专区,将品牌故事自然融入剧情;拼多多推出"多多有好剧"计划,在剧情中插入商品种草视频,实现"看剧即消费"的转化闭环。这种"内容+消费"的模式,不仅为漫剧开拓了广告植入之外的变现路径,更让漫剧成为连接品牌与用户的新桥梁。

行业重构:三大变革定义漫剧新未来
巨头的集中加码,正在让漫剧行业发生质的飞跃,从内容、格局到商业模式全面升级。
在内容端,工业化与精品化成为主旋律:以往中小团队"小作坊"式的制作模式正在被取代:百度的AI生产线实现标准化输出,光线的影视级制作能力保障内容质感,咪咕的技术管线提升生产效率,就连新兴公司优时映画也通过AI工具将作品品质提升至接近传统动漫的水准。这意味着漫剧将告别质量参差不齐的阶段,进入"量产+精品"并行的时代。
行业格局正在加速洗牌:IP储备、AI技术、渠道资源成为核心准入门槛,具备全链路能力的大厂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中小团队则开始向垂直领域突围——或聚焦古风悬疑等细分题材,或打造品牌定制内容。这种分化让市场更加多元,也让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现存8.49万家短剧相关企业,但八成以上作品因成本攀升、投流压力沦为"炮灰",行业洗牌已不可逆。
商业模式更迎来突破性创新:过去依赖单集解锁、会员观看的变现模式正在被打破:光线将漫剧纳入"票房+衍生品+授权"的多元体系,电商巨头探索"内容种草+消费转化"路径,优时映画则在日本市场验证了单集付费的可行性,其海外ARPPU值可达国内的10倍以上。广告植入、版权分销、跨业态联动等新路径,正让漫剧的商业价值不断释放。
谁能抓住"IP+技术+合作"的黄金公式?
从200亿市场规模到跨界巨头争相入局,漫剧的蓝海属性已然清晰。但这片蓝海的竞争逻辑早已确定:IP是核心燃料,技术是效率引擎,合作是规模密码。
百度用"AI技术+网文IP"证明了技术赋能的潜力,光线以"顶级IP+衍生品生态"展现了长效运营的价值,小米靠"硬件渠道+用户基础"开辟了分发新路径。
随着女频赛道的爆发窗口期临近,AI技术的持续迭代,以及更多跨界玩家的加入,漫剧行业即将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