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楼边院角的闲置角落,如何有效利用?建设社区花园,串联邻里温情,是北京市和上海市两地共同的探索方向。
北京市朝阳区华彩社区微花园建造之前,技术人员与居民一起现场考察,共同讨论设计方案。花园建成后,居民一起维护,社区环境显著改善。
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有个“空中社区花园”,其设计灵感很多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模仿积木搭出花箱、将徐家汇天际线融入花园设计……随着奇思妙想一一落地,花园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建社区花园,有哪些启示?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到打造更宜居的环境,再到建设更完善的设施,各地城市都在探索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社区花园建设中,能看到眼下城市发展一笔明白的“存量账”:相比于追求规模扩张,注重存量提质增效,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推动功能提升、空间优化,效益更高。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让存量成为发展的增量、提升城市的质量?
挖掘存量,要见物,更要见人、见生活。
城市之美,不仅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也彰显于烟火气、邻里情。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街社区老年居民数量多,一直盼着有个休闲的地方喝茶、下棋、听戏。当地利用闲置地块规划建设邻里会客厅,修花廊、建茶苑、搭舞台,居民的期盼逐一变为现实。湖北省当阳市的长坂小区由37个单位宿舍组成,楼间围墙随处可见,缺少停车位、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街道协调拆掉违建围墙,新建一系列配套设施,方便居民群众共享“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和更新中,立足群众需求,在规划上听民声,在细节中解民忧,盘活存量就能“盘”到群众心坎里。
挖掘存量,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社区花园、运动场地、养老中心、儿童图书馆……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后,谁来打理?运营资金谁出?两大问题,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跨海大桥高架桥下的苗圃被改造为体育公园,改造后,市民有了休闲游憩、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公园也开拓了部分营利项目,可以逐渐覆盖成本,让运营更可持续。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促使服务不断优化、项目持续更新,既方便了市民,也让存量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
每个城市民生需求、服务资源禀赋不同。做好存量挖掘工作,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探索个性化、多元化运营方案,提升公共设施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深化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手段,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良性互动、紧密配合。惟其如此,城市存量资源才能持续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挖掘存量,需要激发居民的“参与增量”。
老旧小区改造怎么定方案?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内,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党员干部、设计师与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改造的蓝图就在一次次院坝会讨论中愈加清晰。
挖掘存量难度并不小,或因利益多样,众口难调;或因头绪繁多,缺少抓手;或因资源有限,力不能及。因此,做好存量挖掘工作,更应创新机制,鼓励共建共治共享,尽最大努力凝聚共识、统筹协调,增进民生福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面向未来,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改革创新、实干笃行,让存量资源释放活力,向存量资源挖掘效益,我们必能更好绘就“幸福之城”的美好画卷。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