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生林 杨锋
“异地借牧”是肃南县探索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即通过将冬季放牧的牲畜转移至周边秸秆资源丰富的农区,以“租田放牧”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这一做法已成为肃南县保障牧民牲畜安全越冬的重要方式。
近日,随着高原气温持续走低,全县牧民陆续开启一年一度“下山入川”的异地借牧生活。在肃南县大河乡东岭村,牧民安学礼与前来帮忙的邻居们忙着将牲畜分批赶运上车,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装车现场忙碌而有序。待所有牲畜装载完毕,车队沿既定路线有序出发、平稳驶向借牧目的地,开启为期五个多月的异地借牧生活。与以往徒步赶牧不同,如今车辆批量转运已成为主流方式,不仅大幅缩短了转场时间,更有效降低了牲畜掉膘与伤病风险,为冬季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的保障。
“今年我在酒泉下河清租赁了700亩秸秆地,专门用160头牦牛和24匹马的冬季饲养。政府今年还给咱们借牧的每户补助1000元,实实在在为我们减轻了运输、租赁场地的经济负担。”安学礼感慨道,“以前徒步赶牧翻山越岭要走两三天,牲畜容易掉膘,人也非常辛苦。现在改用车辆运输,牲畜到达后精神状态良好,省下来的时间我还能多准备一些饲草料。”与此同时,为确保异地借牧平稳推进,大河乡畜牧兽医工作站主动靠前服务,为借牧工作提供全流程跟踪指导。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讲解、发放手册等方式,向牧民普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更精心准备装有洗手液、消毒液、防护手套的“借牧礼包”,切实提升牧民科学防控疫病的意识和能力。
肃南县大河乡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赵铎斌说:“自9月底起,我们就启动异地借牧准备工作,为牲畜接种小反刍兽疫、口蹄疫、羊痘等疫苗,确保借牧期间不发生疫病,降低跨区域传播风险。借牧出发时,安排技术人员对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确保牲畜安全抵达借牧场地。后续我们将实行技术人员24小时待命机制,一旦接到牧民求助,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全力做好牲畜安全保障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牧民经济损失。”异地借牧不仅是肃南县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创新,更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有益探索。作为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近年来,肃南县积极探索“草原放牧+舍饲养殖+异地借牧”相结合的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路径,既有效缓解县域内冬季饲草料资源短缺难题,也通过“农牧互补、区域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生态保护双赢,走出一条生态向好、牧民增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据统计,得益于借牧带来的草原休养生息,祁连山草原盖度在五年间从72.4%提升至78.2%,牧草平均高度由16.8厘米增至19厘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