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2025微短剧(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来源/ 凤凰网 作者/ 时间/2025-10-28 20:44:55

10月25日,2025微短剧(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以“短剧新浪潮——内容革新与营销升维”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微短剧制作机构、媒体平台、学术研究机构及工会系统的200余位代表。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与战略合作发布等环节,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微短剧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路径与全球拓展机遇,共同推动产业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中广协广告信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英田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及“短剧新势力”联合承办,工人时报社、北京市青年企业家协会MBA专委会协办,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影视艺术教育委员会等单位支持。论坛聚焦微短剧行业“政策—生产—营销—资本”全链路闭环,旨在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权威发声:引领行业迈向价值深耕

论坛伊始,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主席张国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微短剧作为数字时代内容消费的新形态,已从流量红利阶段走向价值深耕阶段。他强调,行业必须建立标准体系,强化内容品质与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微电影短视频分会副会长陈振猛表示,微短剧应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在职工群体中发挥思想引领和文化赋能作用。

思想激荡:多维视角共绘产业蓝图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晖以《精品微短剧创新发展趋势研究》为题,强调中国微短剧应立足文化自信,通过本土叙事的国际化表达提升全球共鸣力。她指出,微短剧虽体量小,却能传递大情怀,聚焦普通人生活的创作趋势已逐渐形成。微短剧并非广告说明书,而是展现动态人物关系的艺术形式,将颠覆以往的视听生产关系,形成新型的人机共建模式。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微短剧凭借短小精悍的特点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展现出蓬勃的创作动力。她认为,微短剧出海从市场规模扩张到文化价值输出只是时间问题,量变终将引发质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从“媒体融合、文旅融合、跨界融合、数智融合”四大维度剖析了微短剧未来趋势。他指出,技术驱动下场景化、沉浸式内容将成为主流,好的微短剧创作需“眼皮贴地皮”,扎根现实,同时平衡锐度与温度,兼顾深刻观点与情感共鸣。冷凇强调,“垂类圈层用户思维”是未来核心趋势,圈层热款比大众爆款更具持续价值。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副主任汪帆呼吁促进长短视频双赛道协同发展。他指出,长视频与短视频并非对立,而是在文化传播中“各有侧重、相互赋能”,共同催生“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新范式。未来,双赛道的高质量发展需聚焦“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情感共鸣的构建”。

短剧新势力主理人王斯文聚焦数字营销,提出“让流量更有‘留量’”,并分享了“6LP流量留存计划”。该计划通过粉丝沉淀、内容延长生命周期、长效转化流量价值三大策略,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品牌长期资产。

在“微短剧创作圆桌论坛”中,作为主持人的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成奎、导演郑子及万合天宜创始人柏忠春围绕内容创作创新展开对话,一致认为优质剧本与真实情感是破圈关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成奎指出,微短剧内容创新需兼顾叙事结构拓宽与情感价值深化,推动从“流量吸引”向“价值留存”转型。导演郑子强调微短剧发展需遵循“内容为王、物质为核、人类形象为主题”的原则,并关注其文化出海价值。万合天宜创始人柏忠春分享了公司从微电影转型短剧的实践经验,认为行业需构建“内容制作+演员经济+版权投资”的多元商业形态,并通过IP系列化运营沉淀品牌价值。

聚焦职工:微短剧讲好劳动者故事

在“全国职工微电影(微短剧)圆桌论坛”中,嘉宾围绕“工会新闻微短剧的价值与实践”展开深度对话。工人时报社总编辑贾丰会介绍,其团队率先在全国提出“工会新闻微短剧”概念并联合发起“新疆工会新闻微短剧创制联合体”,旨在通过真实影像讲述劳动者奋斗故事。联合体创始人、北京英田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英田表示,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工会系统拥有众多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可以用微短剧(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劳模精神和工匠故事,传递直抵心灵的社会价值。未来,联合体将整合资源,打造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与传播力的“工字号”精品微短剧。

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微电影短视频分会副秘书长许峰分享了“共筑精神家园·新疆劳动者之歌”短剧征集活动的初衷,强调“职工写、职工演、职工看”的群众性原则。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主任邢北冽指出,工会题材微短剧有助于实现从“政策宣导”到“情感共鸣”的转型。实践教育中心主任高帅认为,工会新闻微短剧应融合纪实性与艺术性,以真实场景记录劳动者奋斗历程。即享影像CEO张继表示,真实情感是打动观众的核心,技术应用能提升生产效率与传播精准度。

圆桌论坛主持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王瑜总结指出,工会新闻微短剧能深度融合形式与内容、技术与人文、传播与认同,实现政策具象化与人物主体化的双重转化,是新时代工会宣传工作专业化、大众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探索。中红网总编辑江山认为,这一模式是对“用群众喜闻乐见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践行,有助于增强职工归属感和社会凝聚力,具有深远社会意义,值得鼓励和推荐。

重要发布:共建区域内容生态

论坛现场举行了两项重要仪式。首先发布“新疆工会新闻微短剧创制联合体成立暨合作伙伴招募计划”。该联合体由工人时报社与英田影视牵头发起,将联合各类媒体、影视创制机构、高校等各类机构,通过不同合作方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职工题材微短剧。

随后,凤凰网新疆频道揭牌仪式举行。凤凰网全国政务中心本地化业务副总经理杜景晖与新疆频道相关负责人共同揭牌,开启凤凰网在新疆业务布局。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国际广告协会全球副主席张国华,凤凰卫视编委、凤凰网副总裁、资深总编辑邹明,凤凰网品牌中心总经理陈欣,凤凰网全国政务中心副总经理岳明乐,广东沸点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君等嘉宾与合作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揭牌仪式。

出海与价值:迈向更高维度

出海短剧如何锚定高潜力海外市场?”圆桌论坛中,咪咕、山海星辰、广大大、三笙万物、小影科技等企业代表探讨了中国短剧出海的竞争优势与区域策略。咪咕数媒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从内容生产与渠道发行两大维度推进海外布局。山海集团制作负责人左慈通过“数据验证+区域适配+本土化创作”三维策略把握海外市场偏好。广大大商务总监张宇提出以本土化适配评估预测爆款潜力。三笙万物张别人提出“全链条整合+高性价比服务”的市场进入策略。小影科技吴婉萱分享了通过“工业化运营+本地化适配+工具化赋能”服务全球行业的经验。

在“不止‘爽感’——精品短剧如何承载更深层内容价值”圆桌论坛中,嘉宾一致认为短剧应承载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杨娜提出三大探索路径:深化典籍IP融合、优化文化出海策略、推进AI人机协同。点众科技路升表示,公司正借助AI开发小说IP,联合高校挖掘人才,提升短剧品质。听花岛夏晓艳强调以“口碑驱动”平衡深层价值与市场热度,让作品既符合观众审美,又具备文化深度。千山鹤鸣影业王娟分享了非遗题材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的创作经验,通过贴近生活的叙事拉近年轻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2025微短剧(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行业提供了前瞻性思路与务实解决方案,凸显了微短剧作为文化新载体的多元价值与发展潜力。未来,在政策引导、行业自律与跨界协同的合力下,中国微短剧产业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走出兼具创意、深度与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