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霜降:养阳防寒,重在护足

来源/ 作者/ 时间/2025-10-24 13:51:11

10月23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雷永介绍,霜降是秋冬交替的重要节点,此时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潜藏,寒气日渐增长。正如古人所言:“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此时早晚温差加大,寒意渐浓。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主肺,冬季属水、主肾,霜降正是从养肺过渡到养肾的关键时期,此时应注重护阳防寒、通络活血,同时调和脾胃、静养心神,为入冬做好准备。

霜降时节,寒邪容易从体表入侵。王雷永提醒,这不仅损伤阳气,还会影响气血运行,可导致四肢发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甚至手足麻木等症状。因此,要注意防寒、养阳、护足、畅血脉。“其中,护足尤为关键。”王雷永说,中医认为,足部是阴阳气血之根,足三阴经分布在足部,寒邪最容易从脚底入侵,阻碍阳气运行,导致血脉不畅。尤其足部是气血运行的“末梢”,一旦受寒,不仅容易畏寒肢冷,还可能引起下肢疼痛、麻木等健康问题。因此,霜降护足,就是保护阳气、调养脾肾,进而守护全身健康。建议用艾叶、生姜、花椒、桂枝、苏木、红花等煮水泡脚,水温控制在38摄氏度左右,时间约15分钟,以帮助温通经络。

秋去冬来,自然界由“收”转“藏”。王雷永介绍,此时人体代谢也逐渐放缓,脾胃运化功能相对减弱,很多人会感到疲倦或手脚冰凉。此时,有人喜欢通过吃高糖、高脂食物来补身御寒,但中医讲“虚不受补”——如果本身脾阳不足、气机不畅,盲目进补反而容易内生湿热,加重痰湿、血糖或血瘀等问题。他建议,此时应注重“平补为主、以养代补”,日常多喝温水,饮食上少糖控脂,多吃健脾养阴的食物,如山药、莲藕、百合、银耳、萝卜、白菜等;也可适当食用羊肉、枸杞、桂圆、黄芪、党参等温补食材煲汤,但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同时,保持情绪平和,心态宁静有助于顺应自然界“闭藏”的特性。

“霜降时节,还应注重‘动静结合’。”王雷永说,推荐练习中医导引养生法,如八段锦中的“两手攀足固肾腰”,通过拉伸和按摩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有助于温阳通络、调和气血,实现“以动助阳”的养生效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