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短剧《搏忆》主创复盘:用电影班底做“十分短剧”,从想法到执行

来源/ 东西文娱 作者/ 作者:岳鸿 高育格 时间/2025-10-23 08:12:52

短剧已然成为电影、长剧之外的第三大内容品类,吸引着各类玩家入局。这其中包括微博系的东方微梦。

由东方微梦主控出品,霍建华、黄宗泽、阚清子领衔主演的悬疑短剧《搏忆》,在去年底开机之初,就因主演阵容的配置引发过一波“内娱风向变了”的讨论。

不管是主演阵容,还是《无间道》系列剪辑彭发导演领衔的班底,《搏忆》的组局在当时显得颇为先锋。

从2024年11月3日决定立项,到12月30日正式开机,这部改编自电影剧本《暗夜迷局》的作品,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从立项到开机的全过程,于今年8月上线腾讯视频十分短剧,至今有着不错的长尾效应。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组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落地。东方微梦总经理、《搏忆》总制片人陈霁回忆起这一切,直言“不容易,戏外比戏内更‘博弈’”。

这实际也是一个跨界玩家在影视行业找到切入点的过程。组建多年的东方微梦致力于影视内容的投资与制作。在布局影视产业之前,陈霁本人拥有20多年的互联网行业经验。

IMG_256

在2023年投资短剧《风月变》之后,陈霁团队发现想做优质内容还是需要亲自下场,主投主控项目。在这一契机下,有了《搏忆》项目。

陈霁向东西文娱详细介绍了《搏忆》开发过程、得失经验和后续IP开发思路。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也从平台视角进行了解答。

在陈霁看来,短剧与电影生态最为接近——节奏快、反转密、剧本精炼,所以她大胆提出“用电影班底做短剧”的设想。

眼下,陈霁团队又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基于短剧的用户反馈和数据沉淀,启动大电影开发,计划2026年登陆大银幕。

李啦表示,腾讯视频也正在积极探索“短剧+”的跨界融合模式,期待短剧的社会意义与商业空间得到双重拓展。

IMG_257

请来霍建华和黄宗泽,

《搏忆》的“主创共赢模式”

《搏忆》最初于2024年11月底启动艺人邀约,12月30日项目正式开机。在艺人合作层面是高效的。《搏忆》的电影制作班底、豪华演员阵容,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彭发导演先前曾担任《无间道2》的电影剪辑,获得金像奖—最佳剪辑奖,后又多次担任导演指导动作惊悚片。

陈霁透露,起初她找到彭发,希望请他监制并推荐导演。出乎意料的是,彭发读完前六集剧本后,因自己也是“双生”,对故事有强烈共鸣,虽从未接触过短剧直接表示要亲自执导。剧中“其他人不能伤害我哥哥,只有我可以”等细腻的设定,正是出自他的提炼。

陈霁坦言,项目启动时合作方都曾怀疑,霍建华和黄宗泽能来吗?但最终,霍建华和黄宗泽从众多剧本中选中了《搏忆》。

IMG_258

谈到霍建华,陈霁回忆道,“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特别敬业。之前从不接直播,这次却为剧开了直播,因为他很喜欢一人分饰两角,享受角色的反差感,演“王宇”的疯批状态时,他直言“太爽了”,他说把这部剧当成奈飞剧来演。”

香港演员黄宗泽的加入则源于与彭发导演的合作意愿以及故事中的人物角色。他和彭发导演此前多次错过,这次他主动调整档期,甚至推掉一部电影,最终出演“王建”一角。

IMG_259

不止上述几位,《搏忆》的主创班底还有很多“宝藏”配置。比如服化道请来曾做过《去有风的地方》的团队,灯光摄影则是《英雄》《十面埋伏》的班底。但尽管拥有电影级班底和一线演员,《搏忆》含宣发的总投入仍远低于市场同阵容同班底作品。

陈霁强调,“我们一直用互联网思维做内容,不想让行业里‘拿了钱就走人’的情况发生,而是让大家一起把项目做好,这也是控本的核心。”

陈霁团队将成本控制归功于主创共赢模式”——主创不是只拿前期费用,而是拿“基础收入+后期分账”,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这个模式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大家认同'做好品质内容'的共同目标,愿意牺牲短期利益。”

李啦对《搏忆》的探索给与了肯定。她表示,《搏忆》融合悬疑元素与人性探讨,在紧凑的叙事中保持艺术深度,正是对当下短剧用户需求升级的精准回应。腾讯视频并非简单地追逐短期流量,而是通过布局此类高品质内容,抢占下一代短剧的价值制高点。

IMG_260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

《搏忆》迅速获得了官方与市场的双重认可。今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在京首开微短剧看片会,《搏忆》成为首次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看片会的唯二作品。上线30天,该剧分账收入就突破1000万元,在悬疑剧市场水位偏低的今年表现亮眼。

IMG_261

从电影剧本到短剧,

下一步再回大银幕

《搏忆》的剧本原是一部名为《暗夜迷局》的电影剧本。改编过程中,团队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从电影剧本到短剧剧本的转换。

从电影到短剧,陈霁透露,《暗夜迷局》电影剧本是东方微梦团队从100多个项目中选中的,一开始让几个制片人“一宿没睡着”,因其“太烧脑了,反转多、节奏快、人设又吸引人。”

但如果坚持做成电影,难度较大。有过短剧投资经验的陈霁果断提议将剧本改编为短剧。

陈霁团队认为,电影生态最接近短剧“短、节奏快、反转多”的特点,让编剧从上千分钟电视剧浓缩到400分钟会很痛苦,但电影编剧从200分钟扩展到400分钟会很“爽”。

作为首次涉足短剧的团队,编剧团队对于这次的电影改短剧感触颇深。他们认为,短剧并非长剧的“缩水版”或电影的“简化版”,而应自成一体。电影用200多分钟讲完故事,两层逻辑已足够;而短剧则需要至少三层到四层逻辑,需展开更多人物线,挖掘更深,甚至副线也需塑造特色人物,才能使结构完整丰满。

IMG_262

此外,短剧每一集都必须设有反转和“钩子”,以牢牢抓住用户。相比之下,电影作为一个完整故事,反转无需如此密集。编剧们普遍认为,短剧剧本的创作烈度更大、更烧脑,实则比电影剧本更具挑战性。

导演彭发在创作中则秉承电影化手法拍摄。例如他手持摄像机冲入审讯室拍摄霍建华与黄宗泽的对手戏,通过镜头晃动表现角色内心冲突。

IMG_263

《搏忆》导演彭发

至于会否有第二季短剧,《搏忆》的思路是直接开发大电影。

“《搏忆》本就是电影剧本出身,班底也是电影班底,我们想用短剧沉淀用户,再把故事搬上大银幕。”她同时强调,电影版并非短剧素材的重新剪辑,而是基于用户反馈延伸故事线进行全新创作。

目前《搏忆》电影版计划已获得主演和导演的支持,版权也已买断,若推进顺利,有望在2026年底与观众见面。

“有点像《中国奇谭》孵化出《浪浪山小妖怪》大电影的感觉”。陈霁表示。

IMG_264

从影视投资到下场开发,

东方微梦的资源整合之道

从深耕互联网多年和布局影视投资到亲自下场制作,这是陈霁担任总制片人的首个短剧项目。

几年前本着公司定位的发展方向,陈霁团队开始调研更适合往影视赛道的哪个方向发展,由此关注到短剧。

当时正是小程序短剧如日中天的时候,陈霁团队判断竖屏短剧的模式并不适合东方微梦,所以开始以投资的方式入局横屏短剧。

“曾庆杰拍的《虚颜》《念念无明》非常吸引我,从那个时候发现原来短剧可以做成这样的精品。这是短剧给我的最初启发。”2023年,陈霁投资了曾庆杰导演的《风月变》。

这次投资,让陈霁了解了短剧的运作模式,但在影视投资领域也往往面临着高溢价的风险。既想投更好的东西,同时也规避投资的风险,这推动东方微梦最终下场制作。

尽管在艺人、宣发资源上具备天然优势,陈霁认为,东方微梦最核心的竞争力并非资源本身,而是对优质资源的“判断力”与“整合能力”。

“做短剧、电影,本质都是考验资源整合能力。”她指出,关键在于如何将优质编剧、导演、演员等资源有效组合,并准确判断何种配置能产生化学反应,进而打造爆款。

《搏忆》成功集结彭发导演、演员霍建华与黄宗泽,正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IMG_265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传统影视人在尝试短剧后选择撤回。陈霁认为,核心问题在于逻辑未转换——他们往往沿用长剧思维,未能理解短剧独特的核心逻辑。相比之下,东方微梦虽然是新公司,但优势明显:其一,没有传统思维束缚,敢于创新;其二,具备互联网背景,更懂用户。

陈霁坦言,刚下场做短剧时,也被很多影视公司诟病“不懂内容”,但他们靠对用户的了解和愿意学习的态度,做出了《搏忆》。“做内容最终是给用户看的,脱离市场肯定做不出好东西,新人没那么多传统束缚,反而能更贴近市场和用户,这就是机会。”

面向未来,东方微梦将采取多体量并行策略,继续在短剧赛道发力。一方面将持续开发横屏精品短剧,目前手头已有女性力量等题材的优质剧本,同时也可能将入局竖屏短剧。

陈霁表示,多体量并行的策略更有利于团队培养。小项目能锻炼团队的“下场能力、控盘能力和市场敏感度”,大项目则用于树立高端行业标杆。唯有在不同赛道中持续锻炼,团队才能更深入理解市场与用户需求,做出优质的作品。

IMG_266

 

短剧进阶元年

短剧精品化升级的核心是内容

陈霁仍清晰记得,去年《搏忆》项目推进之初,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李啦曾断言:“2025年一定是短剧的进阶元年。”如今,《搏忆》《鹦鹉》在内的项目在阵容与内容上的大幅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头部艺人、电影班底入场,印证了这一判断。

《搏忆》一定程度代表了腾讯视频短剧精品化战略的成熟落地。

在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用户结构和消费需求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腾讯视频提供的数据显示,腾讯视频短剧用户中,都市白领、大学生成为消费主力军,这些年轻用户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表达欲望,对内容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

也因此,当下,腾讯视频对“精品化”的定义已从初期的“制作精良”基础要求,演进为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位一体的全面追求。

陈霁表示,短剧要提升精品度,需要制作、内容、演员阵容等多方面的升级,但绝对不能只升级演员,不升级内容。内容本身的“生命力”才是关键。

“剧本是内容的‘第一次生命’,导演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而剪辑尤为重要,是‘第三次生命’。演员的加入只是‘锦上添花’,虽能加持作品,但与内容能否火爆并非正比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扎实的剧本、专业的导演和精良的剪辑上。”这一观点也正是腾讯视频的精品化理念的体现。

《搏忆》全方位的精品化实践,与腾讯视频“十分短剧”品牌的升级理念一脉相承。

IMG_267

2025年6月,腾讯视频将旗下精品短剧品牌从“十分剧场”焕新为“十分短剧”,不仅是命名上的调整,更是平台对短剧内容标准、创作方法论和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搏忆》正是这一升级理念下的代表性作品,它的推出并非腾讯视频短剧战略的偶然成果,而是平台长期坚持精品化导向与长期主义思维的必然体现。

在《搏忆》落地过程中,对于东方微梦这样首次尝试短剧制作的新团队,腾讯视频还在创作、营销运营、商业模式等方面以全链路生态赋能,确保精品内容的持续产出与价值最大化。

比如创作内容上,针对剧情烧脑的特点,腾讯视频提议在每集片尾添加特定包装,梳理剧情情节点,并与主角记忆恢复进度做关联,在降低理解门槛的同时增强观看体验。在营销运营上,腾讯视频首创的“制宣发一体”模式,让营销团队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支持。在商业变现端,腾讯视频升级分账模式后,对千万级项目延长分账周期至1年。针对《搏忆》这样的头部精品,平台还提供额外的资源倾斜与营销支持,让内容的价值回报最大化。

《搏忆》的另一重意义在于,它展现了腾讯视频在短剧人才培养上的成果与机制。

此前,腾讯视频宣布政策升级,为导演、编剧及IP厂牌提供最高100万元的金额奖励,同时针对制作厂牌设立最高500万元的阶梯式奖励。

随着“十分短剧”品牌的持续升级与更多精品内容的推出,腾讯视频有望在短剧这一赛道继续引领行业方向,为用户带来更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优秀作品,同时为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回报。李啦表示,未来腾讯视频将继续以《搏忆》这样的头部精品为标杆,坚持精品化道路与长期主义思维,与行业伙伴一起,推动短剧从内容形式到产业模式的全面创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