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从短剧到漫剧:友和文化如何以AI+投流漫剧,单月消耗破5000万?

来源/ WETRUE 作者/ 时间/2025-10-22 18:57:46

在新媒体内容高速演化的今天,漫剧凭借“图文 + 动态”的独特形式,正在成为连接内容与用户的关键新赛道。随着AI技术的应用和平台对漫剧内容的大力扶持,内容供给和大盘体量都成系数性增长。过去一年时间,友和文化几乎伴随着整个漫剧赛道的开始成长到如今的开花结果,被认为是抖音漫剧投流一哥,在AI降本技术的持续投入和与平台共舞的投流策略加持下,持续领跑漫剧投流赛道,并以冲刺月消耗突破五千万的成绩,实现了从短剧到漫剧的跨越式成长;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战范本。

为了解友和文化在漫剧领域的发展路径,策略和行业洞察等,本期特邀友和文化联合创始人、COO曹炎忠(花名:艾神)进行访谈,带来他的真知灼见。

01

漫剧100人系列之友和

问题1.

友和文化从快手短剧萌芽期就参与进短剧行业并一直到现在,您作为核心操盘者,短剧时代积累的 “平台共舞” 经验,在转型漫剧时哪些被直接复用?又遇到了哪些 “跨赛道水土不服” 的问题?

答:复用:

①在漫剧初期试错阶段,积极和平台一起讨论可行性讨论可能面临的问题点,哪些我们自己解决哪些需要依靠平台,然后根据平台政策制定合适的方案,及时去做数据反馈复盘,加大平台的辅助赋能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在新业务赛道去纠偏和一起进步。

②积极寻求平台帮助,相信平台在比如用户画像题材类型的一些数据,这些能拿到的非机密数据会对我们在内容和运营上帮助很大。

水土不服:

①新的赛道,无论我们还是平台都是实验者,一开始用测试数据惨不忍睹都不足以描述,6万消耗回1千块,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大部分人都已经撤退,和我们参与第一批测试的玩家只有我们还在坚持,因为跨了内容赛道用户受众也不一样,尤其在投流获客端需要找到用户流量池归属。我们也是花了足足2个月才完成了投放回收过50%到接近100%回收的过程,整个行业用了半年时间才跨越了日消耗大盘破百万。所以和短剧、小说比起来,漫剧新赛道的入门阶段很艰难,没有那两个顺利。

②内容选择,是选择做沙雕,还是动态漫,还是AI真人,我们一开始也是想要多选择,后来发现还是先做好一个,然后再做另外的更好。

问题2.

众所周知友和是最开始进入漫剧行业的玩家之一,当时团队差点放弃漫剧赛道吗?最终让您坚定继续投入的关键信号(数据或判断)是什么?

答:刚上面说到花了一个月时间消耗这么多,才回那么少是会差点放弃,但当我复盘数据时发现用户人群流量池早期在短剧行业,这和我以往认识漫画动画受众人群重合度不那么匹配,另外端原生自然流漫剧在快速发展,换成了小说漫画用户流量池很快数据从毫无希望到回收50%的持续上涨,两者结合给了我判断继续坚持的信号。

问题3.

您同时担任公司 COO 与内容决策者,这种 “运营 + 内容” 双重身份,在平衡 “投流消耗规模” 与 “内容创作初心” 时,是否产生过冲突?比如某部剧数据一般但内容优质,会坚持续投吗?

答:会的,所有一心想要认真做内容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执拗。当然这个持续也是会根据数据来,只是相对会给这种内容更多的容忍和试错空间,毕竟不可能一味的负向回报去操作。

问题4.

一直在关注友和的投流数据,基本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维持在行业第一的位置的,请问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给我们吗?为什么可以做到行业第一,比如策略是 “单剧猛投” 还是 “多剧铺量” 策略?在抖小 & 端原生渠道投放时,如何通过素材迭代让 ROI 稳定?

答:坚决相信平台指导和引领+稳定的优质内容供给+长期养成的优秀账户模型,这三个是我们能在过去一年漫剧赛道保持领先的关键。

平台会给予最先进的玩法调整以及精准的投流复盘,而优质的内容决定了投流能不能持续,大家都知道友和在内容赛道和平台发行整体这么多年来的口优秀碑,良好的口碑让我们有了除自己内容之外的很多深度内容合作伙伴:比如我的好朋友酱油,他作为AI漫剧内容成功率和成绩第一的内容大佬,从短剧领域到建议他选择漫剧我们两家公司彼此信任和帮助,帮我们两家都获得了美好的结果。除了酱油我们还有很多优秀合作伙伴:《北派盗墓笔记》沙雕的版权方兴艺凯晨、漫剧第一部破百万消耗的《被迫成为反派赘婿》的版权方优时、宣百、我们第一部自制破五百万消耗单日破150万消耗剧本提供方剧头文化、趣阅、奇想、一鱼等等一批都感谢不完的CP。好的源源不断内容供给,是我们能持久跑量的关键。

和真人剧相比,虽然漫剧我们也跑出来行业多部日百万消耗的作品,但整体还是单剧量大加多剧双管齐下才能保持量级,缺一不可。

问题5.

公司与酱油文化联合出品的《玩具店卖机甲》连续登榜热力榜,这种 “头部联合制片” 模式在IP 选择、投流分工、收益分配上有何创新?相比单打独斗能提升多少在漫剧赛道布局的效率?

答:创新其实没有太多啥,我们主要负责投流和收益分配,酱油负责内容,毕竟短剧领域不少这样合作的案例;主要是我和酱油作为两个公司负责人,又都是内容赛道的资深从业者,对内容见解有共通点,在业务层面上彼此知无不言,数据层面上公开透明,所以积累了绝对的信任,有了信任才有更大的效率。酱油愿意相信友和的发行能力,友和也愿意帮助酱油在漫剧赛道不仅仅内容制作成长也愿意随时分享投流运营的玩法,这样会大大加快彼此的短板成长。我们友和可以从单纯的发行方运营方变成集合内容制作发行为一体的漫剧公司,而酱油也可以从CP方变成一个综合性漫剧公司,这样彼此公司在漫剧领域价值也更大化。

单打独斗与否,需要看公司基因和属性,现在行业发展迅速,所以对漫剧从业者是先做彼此擅长的还是上来就做全域经营需要自己评估,能力不能覆盖全域的更建议选择优秀合作方更能提效。

问题6.

您公开表示友和 AI 漫剧成本控制在10-30 万,且 “7 天平均日耗 140-150 万、每天 20 部以上剧跑模型”,AI 主要渗透在哪些制作环节?比如《龙绝种后,我成了驯龙师》的分镜生成、角色动态还是配音,哪个环节降本最显著?

答:目前整体AI漫剧,也就是我们主做的动态漫不包含剧本和IP费用,一部成本大概在15万以内;目前主要是生图、视频使用;最节约的还是从图到生成视频部分,传统方法做动态漫动效视频贵且生产周期太长了;配音部分目前我们还没找到合适靠谱的AI替代,毕竟做漫剧整体都是AI,为了更大的用户受众AI配音稳定之前我们还是会更信赖人工,这样降低一定成为AI感,当然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未来真正的全AI流程我相信不会远。

问题7.

AI渗透的制作环节中,是否面临版权风险(如角色形象、分镜逻辑的原创性争议)?友和建立了怎样的版权审核机制?当AI生成内容与现有IP产生相似性时,会如何处理?

答:理论上很多AI产品都写明禁止生成作品商用,曾经有玩笑话——AI的背后每一帧都是建立在侵权之上。当然现在各家做的时候都会比较注意AI人物形象以防出现侵权情况,所以目前我们整体而言还是会比较注意分镜以及后期我们会增加画师,来确保最初的人物建模不会因为纯AI生成导致可能存在的版权风险。如果出现相似性我们会进行人物调整,这也是AI时代的好处,不会因为一个形象整个作品完全被废弃,可以有二次修改的机会。

问题8.

因为友和文化在投流方面较为擅长,好奇问一下目前投流团队人员架构是怎么样的,投手和剪辑大概多少人,比例怎么样?

答:几十人的团队,配比和市面投放玩家公司没啥区别。

问题9.

您对比过真人短剧与漫剧的成本风险,前者 “数十万成本且持续涨价”,后者 “成本逐年下降”。从实际运营看,两者在审查尺度、投流素材生命周期、用户复购率上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答:审查尺度也在国家和平台指引下正规和严格,整个素材生命周期因为用户受众的关系目前漫剧和真人剧无法相比。漫剧投流100万以上就是小爆款,发展至今可能破百万消耗漫剧才30部左右,500万以上屈指可数;这两个数据放在真人剧肯定没法对比了,当然之前因为漫剧竞争相对小,虽然受众也小但素材生命周期早期我们有跑了三四个月的作品,不过量级没那么大而已。核心差异主要还是不同的用户受众,短剧受众远远大于漫剧。

问题10.

很多新人纠结 “先做存量剧还是新制作剧”,您给出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比如团队资金量、IP资源、投流能力分别达到什么水平,适合切入对应赛道?

答:这个新人是指投放玩家?如果是的话其实两个都可以,要根据具体投放团队的经验。存量剧代表两种可能,一个是从未被投放的存量动态漫,一个是已经被投放过的,这两种情况第一种肯定更佳,因为可以节约投放运营团队的时间缩短业务试错时间,可以做出数据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是被投放过的,那么可以做小量测试验证投放团队对漫剧的投放感觉;如果是一个成熟的非漫剧投放团队,那么新制作剧意味着无限可能,因为新的意味着独家,而独家对投放模型的快速建立很有帮助。对于友和而言我们是这两条一起做。

目前漫剧为什么如此热,和对团队资金IP资源相对应比短剧要低的多得多,试错风险更小;投流能力其实只要有过其他内容品类成功经验的都可以进行漫剧尝试切入投流赛道。

问题11.

您提到 “漫剧剧本迟早会卷成压缩饼干”,友和在 “核心创意储备” 上有哪些具体动作?比如是否建立了专属编剧库,或提前布局某类潜力题材?

答:研究热点,无论是时事、小说、短剧、短视频、社区媒体,要有热点意识,这个在短剧已经被验证可行,只是漫剧相对而言要筛选出适配的。我们有自己完整建制的动态漫编剧和沙雕漫编剧团队,针对不同漫剧品类进行对应剧本创作。因此也会提前测试不同潜力题材。

问题12.

从用户复购率来看,漫剧的核心复购驱动力是IP忠诚度还是题材新鲜感?友和在提升用户复购上有哪些具体举措?比如是否尝试过“系列化漫剧”或“会员制观看”模式?效果如何?

答:IP忠诚度和题材新鲜感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具体情况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和剧集类型而定。

系列剧的制作打算,会根据用户对剧的喜好程度来进行第二季开发,这个在传统动态漫领域早已被验证是可行的。目前会员制观看更多还是依靠不同平台算法,目前整体尝试不多。

问题13.

参考白酒等行业的出海经验,友和是否有漫剧出海的规划?目前海外短视频平台(如TikTok)的用户偏好与国内有何差异?在本地化内容制作和投流上,已做了哪些准备?

答:目前只是浅浅尝试,所以用户偏好这些没有更多心得,主要核心还是运营YouTube漫剧账号。

02

友和:漫剧从 0 到 1 爆发的缩影

“平台共舞 + AI 降本”双策略,拆解市场破局点

感谢友和文化联合创始人、COO曹炎忠(花名:艾神)给大家带来精彩的内容分享,在本期分享中,从漫剧投流萌芽期的探索者,到抖音漫剧赛道的头部玩家,友和文化的成长轨迹,正是漫剧行业从 0 到 1、从冷门到爆发的缩影。在曹炎忠(艾神)的带领下,这家以 “内容为根、技术运营为辅” 的企业,产出多部里程碑作品:《兽魂》为首部登上短剧榜单的漫剧,《被迫成为反派赘婿》是首部累计消耗破百万的漫剧,《我在玩具店卖机甲》达成全渠道日消耗 150 万元,《龙绝种后,我转职业成驯龙师》则创下首部单渠道消耗破 140 万元的成绩。友和文化用《兽魂》《被迫成为反派赘婿》等代表作定义了漫剧的爆款标准,几乎包揽了单日漫剧在头部平台消耗单日前20名、创造了单日消耗 230 万的漫剧成绩记录,夯实了行业领先地位。

回顾友和的漫剧征程,“平台共舞” 的经验复用是其快速起量的基石,从早期与平台共建方案、共享数据,到如今紧跟平台指导优化投流;而跨越 “水土不服” 的关键,在于精准切换用户流量池,用 2 个月时间实现投放回收从低迷到接近 100% 的突破。在 “运营 + 内容” 的双重身份下,友和既保持着对优质内容的包容与试错,也凭借 “单剧猛投 + 多剧铺量” 的策略、稳定的内容供给与优质账户模型,让 ROI 持续稳定。

更值得关注的是,友和正在重塑漫剧行业的协作与生产模式。与酱油文化的 “头部联合制片”,以 “投流 + 内容” 的分工、数据透明的信任基础,实现了 1+1>2 的效能提升;AI 技术的深度渗透,则将漫剧成本控制在 15 万以内,通过生图与视频生成环节的降本,加速内容产出。面对版权风险,其 “AI 生成 + 画师调整” 的审核机制,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合规路径。

当漫剧行业即将迈入 200 亿市场规模,友和文化已经是一家员工规模过400人的综合型新媒体内容公司,其布局早已不止于当下:建立专属编剧库储备核心创意,计划根据用户喜好开发系列化漫剧,同时以低试错门槛为新人玩家提供切入思路。正如曹炎忠所言,漫剧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而友和已做好准备,从 “内容发行运营者” 向 “全链条漫剧服务商” 进阶,持续引领行业探索更多可能性。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