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人剧厮杀正酣之时,短剧行业里一支分队——漫剧在今年悄然崛起,该品类在AI的助力下逐渐成为一片新兴的蓝海市场。随着AI技术公司、短剧平台、漫画平台与网文企业纷纷入局,其有望成为短剧行业的下一个现象级市场。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漫剧供给量以8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半年时间里漫剧市场对外输出超3000部作品,流水规模翻了12倍。全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00亿元量级,相关企业数量正呈指数级扩张,预计将突破数十万家。
继抖音、快手、B站、腾讯等公司相继推出漫剧扶持政策后,最新的一则消息是:10月16日,2025阅文创作大会上,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宣布投入亿元基金加码漫剧创作,并通过IP、资金、技术、生态四大维度为漫剧生态保驾护航。
2025年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漫剧元年。“错过了2023年的短剧,你还要错过2025年的漫剧吗?”时至今日,行业已走到爆发的前夜,“门道”与路径也渐渐清晰。
01
一股来自南方动漫圈的暖风
漫剧,又称动画微短剧,是指对网文、平面漫画或者原创剧本等图文故事的视频化再创作。按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界定,漫剧主要可以分为三类:AIGC微短剧、动态漫、沙雕漫。
漫剧的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类,AIGC类微短剧,是用AI工具生成的专业类作品。
第二类,漫画类微短剧,又叫动态漫,是当前的主要形态,是平面漫画动态化的呈现,题材和内容与网文基本一致。
第三类,表情包类微短剧,又叫沙雕漫,类似于熊猫头的表情包形象进行视频化的展示,内容主基调一般都是追求幽默、无厘头,创作门槛比较低。
漫剧崛起的暖风先从南方刮来——今年初,来自广东、江西、浙江等省份的南方动漫圈率先加大投入和布局,并由此占得先机。
地处江西南昌的酱油文化目前已经是漫剧行业的佼佼者。公司原本做真人短剧业务,9月29日,酱油文化创始人黄浩南发朋友圈称:从即日起,公司切断短剧业务,全心全意投入漫剧行业!
在这条朋友圈发布的10天前,也就是9月19日,黄浩南宣布:再扩200人,酱油漫剧集团人数突破500+,我们的目标,月产100部精品漫剧。
在此次阅文创作大会上,酱油动漫成为漫剧领域首个获得阅文集团投资扶持的团队,双方合作推出的现象级漫剧《魅魔叛主,我反手养成八翼炽天使》播放量超1.5亿次。未来,双方将继续加强在漫剧领域的合作,此后三年内每年合作上线的漫剧数量不少于400部,其中不少于200部作品会改编自阅文IP。
“目前,公司的主攻方向是动态漫、真人AI漫、3D漫等。其实,从市场角度来说,我们短期内最看好的是沙雕漫,因为沙雕漫的成本极低,回报少则10倍,多则百倍。公司不主攻沙雕漫的原因,是因为它更偏向于推文、推故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漫画。”黄浩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漫剧的不同赛道,公司并没有针对性地去做策略,更多的是以大盘为主。“待到年底之前,做到月产100部时,才会针对性地去思考不同的策略。”
与酱油文化一样“全情投入”漫剧的,还有位于浙江杭州的剧点短剧。公司在今年初确定了漫剧为主的发展方向,并专门建立了新厂牌“灵矩动漫”,主攻动态漫。
剧点短剧副总经理吕少龙用“大势所趋”来形容当下漫剧的崛起,他向记者列举了五点理由:文化自信提升,老百姓渴望中国故事、中国IP“出圈”;政策支持,各地各平台出台了许多补贴等利好政策;技术性价比高,大模型开源后,使得制作成本降低;真人短剧跑通了商业链路,漫剧得以站在真人短剧的肩膀上成长。“另外,资本也需要在真人短剧之后再找一个新的可能性。”
02
AI,漫剧产能提升的最大功臣
在吕少龙提到的五点理由中,有一点是“物质基础”部分,那就是AI工具的出现,使得很多公司都能以较低的门槛参与到漫剧创作中。毕竟传统动漫的制作成本实在太高了,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玩得起,而AIGC的成熟和应用,通过文生视频、图生视频、视频再造等,缩短了制作周期,降低了资金成本。
记者了解到,传统制作方式需要90天方可完成的动态漫,通过引入AI进入制作流程可以将制作周期压缩至10—13天,压缩比例近90%。在资金投入方面,AI漫剧单部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10万—30万元,并且还会随着技术的成熟不断下降。
“可以说,没有AI技术的发展,就没有漫剧此次的厚积薄发。以往的漫剧受限于制作成本和周期,只能采取周更甚至月更的模式,题材方面也相对有限。但随着AI从全方位协助漫剧生产的提效,越来越多的短剧版权方和动画制作方开始加速入局漫剧。”DataEye副总裁林启文总结道。
当然,利用AI工具就会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伴生问题。魔方集团在不久前刚刚推出了纯AI漫剧《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这部漫剧从剧本、分镜、制作到成片,每个环节AI都深度参与其中。魔方集团国内运营负责人吴丹丹表示,AI技术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和品质升级,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AI生成的内容容易同质化,情感表达不够细腻,画面、语音、剧情之间常常割裂,缺乏真实的情感共鸣;同时在版权归属、风格统一和叙事深度上也存在隐患。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使用AI时不能完全依赖它‘自动生成’,现在‘做得出’已经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要实现‘做得好’的跨越。”吴丹丹介绍,魔方集团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让专业创作者主导核心创意和情感设计,AI承担重复性工作,提升效率的同时守住内容质量。“更重要的是,我们针对漫剧场景优化AI模型,训练更懂剧情、懂情绪、懂审美的专用工具,并通过用户反馈不断迭代。我们正致力于构建‘有温度的AI叙事’,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故事的本质——打动人心。”
吕少龙也表示,AI确实提升了制作效率,但也需要细分到不同场景,不要一股脑儿全AI。如今剧点短剧的做法是:在剧本侧,AI辅助但不依赖,在人设、画风风格上坚持原创和差异化。同时,通过用户数据反馈不断调整内容方向,避免陷入模板化生产。“AI漫剧必须往精品化方向发展。用户目前对于AI是新奇的,所以容忍度比较高,但一段时间之后,漫剧水平还是一直没有提升的话,必定要被市场淘汰。”
03
逆袭、玄幻、仙侠堪称“流量密码”
漫剧,既是动漫,也是短剧。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所形容的“AIGC时代首个规模化、商业化的视频故事形态”,漫剧杂糅了动漫的奇幻瑰丽和短剧的精悍爽感。
漫剧与动漫的区别很好理解——传统动漫的故事都是徐徐展开的,而漫剧节奏快,观众可以在一个小时内看完一整个故事。漫剧与短剧叙事上又有什么区别呢?在这一点上,黄浩南作了详细比对和分析。作为在漫剧和短剧领域都产生过爆款的公司负责人,他颇有心得:漫剧和短剧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会设置一个情绪点,如陷入低谷、受到重创、遭受不公等。然而,在同样的开篇或者情绪之下,两者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短剧偏向于一口气写完,快速地铺垫以及快速地结束,甚至在一个场景内结束所有的故事。漫剧则会用相对比较慢的故事,让主角一步步成为强者,让观众把整个世界观、人物关系和情节线全部看完。”黄浩南说,“简而言之,短剧的核心是对一件事情进行反复拉扯,漫剧的核心是让观众感受到丰富的世界观,比如少年仗剑走天涯,一人一剑一马快意恩仇,在江湖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因此,漫剧用户更偏向于在幻想世界中得到精神满足,越是天马行空的世界观,越是脑洞大开的金手指,就越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DataEye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题材热度看,6—8月播放增量TOP100漫剧中,逆袭、玄幻、仙侠题材热度呈断崖式领先,堪称行业“流量密码”。这类题材借助AI技术能低成本呈现宏大世界观与特效场景,契合观众对爽感内容的需求。同时,漫剧题材日趋多元化,穿越、古装、系统、战神归来、强者回归等题材热度持续攀升。
当然,漫剧与短剧也并非泾渭分明、不可“调和”,只要找对了方向,两者之间甚至可以相互转化。近期,魔方集团就规划了“魔方AI漫剧宇宙”计划,打通网文小说—真人短剧—动态漫剧/AI漫剧全链条内容布局。上文提到的《武极天尊2之神界篇》正是由同名真人短剧改编而来,而由另一爆款真人短剧《魔方武帝》改编的AI漫剧《魔方帝尊》也已经于9月30日上线。
吴丹丹表示,真人短剧IP转漫剧的优势在于,原作已通过市场验证,剧情节奏和核心爽点成熟,用户基础明确,大大降低了内容试错成本;同时可借助AI技术高效复用剧本、角色和情节结构,快速实现视觉化,尤其在玄幻、仙侠等需要宏大场景和特效的题材上,能突破真人拍摄的局限,呈现出更具想象力和冲击力的画面。
“当前的漫剧市场处于和真人短剧发展初期类似的‘蛮荒时代’,内容、平台、市场都处于磨合期,试错成本较低,相关规则尚未完全完善,是一个入场的好时机。”作为行业观察者,林启文提醒道,当前阻碍漫剧发展最核心的三个挑战,就是题材内容创新、生产周期和版权问题。尤其是版权方面,由于各平台的审核机制,很多作者在发布原创漫剧的时候会遇到“原创作品还在审核期内,就被搬运到其他账号被设置为付费短剧”的情况。同时,很多漫剧,特别是沙雕漫,无法保证“完全原创”或者“版权链清晰”等情况。“这种事情屡屡发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和热情,阻碍了行业发展。”林启文说。
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政策的持续护航、平台生态的不断完善、创作创意的深度挖掘,漫剧必将告别简单动态化的粗糙模式,转向注重故事内核与情感表达,实现从“高产能”到“高精品”的升级,真正成为文化产业中兼具商业潜力与社会价值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