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庆阳苹果有故事
董培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木。庆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孕育了苹果独有的味道。
春天里,我曾站在家乡的那片果园里,仰望过一朵花在枝头上静静地绽放。草木也知心,从花到果,从青涩到成熟,是希望,也是生命的力量。在这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果农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着它们,拉枝,疏花,疏果,剪枝,施肥,套袋……
季节更替,秋天的风,终于穿过旷野,吹黄了叶子,也吹红了董志塬的苹果。
若你秋日来到庆阳,不妨去一趟九龙北路的天禾早市。摊主们都是来自郊区的果农,摆在他们面前的大大小小的果筐,装的都是新摘的果子。果子是分各种品相的,大或小,红或微红,光果或套袋的。不同品质的苹果,有不同的价格。
这样的小摊点,胜在了薄利多销。一有人问价,摊主便会热情地招揽。“随便尝,我们家的苹果都很甜。”
若是想吃更新鲜的,当然是去果园亲手采摘了。在庆阳,如果秋天有故事,那一定离不开果园。出城,往外走。沿着乡野道路,总能遇见你想要去的果园。
深秋的一个周日,与好友邀约同去,蒙蒙细雨中,沿途的银杏、枫树、梧桐、野径秋菊都染上了斑斓的色彩。
到达果园时,雨已停歇,树叶草尖上还缀着晶莹的雨珠。雨雾蒙蒙中,远离市区的果园更加清幽。鸟雀的叫声若隐若现,一声,一声,近了,又远了。一挂一挂苹果,沉沉地压着枝条。
“快尝一个,这个苹果水分太足了!”朋友向我招手的时候,嘴里还嚼着苹果,声音里也带着一丝丝的甜。于是,我随手摘下一个红富士,洁净光滑的果皮贴近掌心的瞬间,顿时满心的欢喜。“咔嚓”一声,轻咬下去,一种清凉透心的甜在唇齿间充盈,指间也染上了淡淡的果香。
果农李师傅说头茬果子已经摘得差不多了,想要大点儿的就站到梯子上去。我们各自爬上梯子,视野顿时开阔了许多。果筐挂在树杈的瞬间,缀在叶片、果子上的水珠抖落一地。枝叶扶疏,太多的惊喜触手可及。刚站在这棵树前,又发现那棵树上的果子大。于是,我们不断地挪着梯子,穿梭在果园里,采摘自己最心仪的果子。摘满一筐,又换一筐。稍不留神,果筐“啪”的一声掉在了树下,圆圆的苹果在碧绿的草地上打滚儿。
我喜欢站在梯子上去够梢头的苹果,小时候我就知道最红最甜的果子,永远挂在高高的枝头上。不过,林间最聪明的恐怕是鸟雀了。但凡发现枝头上有颗大苹果,拽过来一看,红红的果子中间露出一个大大的洞,琥珀色的果肉泛着水润润的光泽。李师傅提醒我们:鸟儿啄过的不要摘下来,留着让它们继续吃。
四野寂静,果林深处隐隐传来说话的声音,也有三三两两走进果园的村民。李师傅告诉我们,今年的果子大多被客商预订了。这些没套袋的果子都是散客自己到园里采摘,售价是便宜了一些,却也省了人力和时间。他说着话,熟练地分拣、装箱,过秤。一年的忙碌,一年的期盼都在这一筐筐红红的果子里。
黄昏时分,我们带着摘好的苹果告别了李师傅。车子缓缓地在村道上行驶,风影婆娑间,果园,瓦房,三两声犬吠,远远地落到了身后。
只有淡淡的果香在车里萦绕,这是子午岭的风、董志塬的雨滋养出的独特的果香。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