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点发力抓秋收扎实推进颗粒归仓
每日甘肃网10月21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王瑾 叶敏)金秋时节的武威,田野间处处是忙碌的丰收景象。玉米地里,联合收割机轰鸣作业,金黄的籽粒源源不断涌入粮箱;马铃薯田边,采收机械往来穿梭,饱满的薯块被整齐装运。截至目前,武威市秋粮收获总面积160.9万亩,秋收进度达90%,快于2024年同期进度。
为确保秋粮应收尽收,武威市将粮食安全责任扛在肩上,以严实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市级层面出台稳定粮食生产、秋冬种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政策加力,落实好产粮大县奖补激励制度,加大农业保险、信贷等金融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争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资金35566万元,已兑付到户29240万元,全方位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统筹实施好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项目,引领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组建包抓督导组深入一线,针对粮食生产、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多轮督导,及时解决堵点难点,为秋收工作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成为武威推进颗粒归仓的关键支撑。在“良田”建设上,民勤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成效显著,改良后的土地迎来丰收,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稳居全省前列,配套的调蓄水池让“旱涝保收”成为现实。“良种”保障方面,培育的国审、省审粮食品种数量充足,良繁基地与“看禾选种”平台为农户提供优质种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高位。“良机”助力下,1.2万台秋收农机具完成检修保养,1500余台高效机械投入作业,玉米、马铃薯机收率分别达95.9%、87.5%,跨区作业有序推进,大幅提升秋收效率。“良法”推广中,小麦浅埋滴灌、玉米水肥精准调控等技术广泛应用,为粮食增产奠定基础。
技术推广与主体带动,让颗粒归仓的底气更足。武威市打造专家领办试验田,集成展示关键增产技术,凉州区 “小麦玉米宽幅间作”示范基地实现“一年两熟”,亩均产量可观且今年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2089家种粮合作社、4348家家庭农场、120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挥作用,通过托管服务、技术示范等方式,带动农户提升种植水平,小麦、玉米亩均收入稳步增长,让更多农户共享丰收成果。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秋收全过程,实现“颗粒归仓”与“生态保护”双赢。全市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小麦覆膜穴播滴灌技术节水效果显著,累计推广面积超3万亩;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面积广阔;农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既守护了农田生态,又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