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免费看剧不看广告?小米短剧APP背后的千亿生态暗战

来源/ 经济导报 作者/ 作者:石潇懿 时间/2025-10-20 12:24:20

近日,小米手机在其应用商店上架了一款名为“围观短剧”的App。该App宣传语为“无广告海量短剧免费看”,上线不久下载量已突破3.4万次,成为小米内容生态布局的最新落子。

不仅是小米。近年来,京东、支付宝等大厂也纷纷以不同形式切入短剧赛道。在互联网整体流量红利日益消退的当下,短剧显然被赋予了超越内容本身的战略意义。

表面是“免费看剧”,背后却是大厂们将短剧与各自核心业务场景共振的商业逻辑。当用户沉浸于无广告的爽剧体验时,一场围绕千亿市场的生态卡位战已悄然展开。

IMG_256

小米上线不用看广告的短剧APP

据了解,小米近期上线的围观短剧,内容涵盖都市、逆袭、言情、复仇、总裁、家庭伦理等20余种题材。目前,该应用只面向小米手机用户,安装包体积仅23MB,相对较为轻量。

IMG_257

根据公开信息,围观短剧由成都分享信息传播有限公司开发。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王川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经股权穿透可见,该公司由北京聚爱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后者则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款App,小米开创了无广告的免费短剧模式:用户无需付出观看广告的注意力成本,可直接消费内容。市场人士认为,这一策略显示出小米一贯遵循的“硬件+生态”逻辑——通过优质内容作为流量入口,增强用户对小米生态的黏性与忠诚度,进而将短剧从一门流量生意彻底转向为自身生态引流的战略投资——小米并非想依靠短剧直接变现。

事实上,小米对短剧领域的布局早有端倪。7月17日,小米旗下REDMI联合抖音、万合天宜出品了短剧《时空合作人》,透露出小米意图通过IP合作方式切入短剧赛道的信号。该短剧由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REDMI产品经理胡馨心亲自上阵参演,引发市场关注。其中,“红米短剧反派公司叫耀界”的话题在微博阅读量更是破千万,引发网友热议。

近年来,热闹的短剧赛道不断迎来新玩家。除小米外,华为、京东、支付宝等大厂也纷纷加码短剧业务:华为上线“短剧大全”测试付费模式,并参与内容定制;京东则通过《一路归途》等定制剧实现商品场景化植入,探索“内容即卖场”的新电商路径;支付宝在App内开设独立短剧入口,旨在丰富生态场景,提升用户时长。

“短剧热”的背后,实则是各厂商基于自身优势的生态竞争——硬件厂商通过内容增强设备体验,电商平台探索品效合一的新营销模式,而互联网平台则寻求流量沉淀的新路径。尽管切入角度各异,但共同反映出短剧正从单纯的内容形态,升级为数字生态竞争的重要抓手。

随着入局者增多,短剧行业的竞争维度也在持续拓宽。未来,短剧市场的较量将不仅限于流量和质量,更将延伸至生态协同能力、商业化效率等多元维度。不过,这些维度的竞争,最终都指向同一个胜负手:人才——一支能够贯通内容、技术、商业的顶尖团队,才是赢得未来短剧之战的根本保障。

大厂掀起短剧人才“争夺战”

今年7月,京东开出百万年薪高调招聘短剧运营,引发市场关注。

据了解,该岗位月薪区间为45K—70K(20薪制),折合年薪最高可达140万元,刷新行业薪酬标杆。招聘要求应聘者需聚焦构建短剧IP与剧本分级体系、提升生产资料采买效率,并深度分析用户画像与行为路径,协同推荐与产品团队实现业务增长。有市场人士认为,京东通过招聘短剧运营人才,试图在内容创作和运营方面发力,或许意在打造与电商业务相结合的短剧模式,探索新的商业变现路径。

IMG_258

其实,互联网大厂对于短剧顶尖人才的高薪招聘屡见不鲜。今年8月,拼多多发布招聘公告,以近50万元年薪招募短剧制片运营;2024年11月,腾讯在内容风控与IP转化层面进行系统性投入,以30K–60K的月薪,招聘“游戏/网服/小说短剧—行业风险策略经理”;阿里巴巴则于2024年2月在优酷旗下设立“海外短剧制片人”“海外短剧编辑”岗位,月薪10K–20K,聚焦全球化内容分发。

随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微短剧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早期以中小型制作团队为主的市场结构正被打破,专业影视公司、网络文学平台、互联网大厂等重量级玩家纷纷入场,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

企查查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现存短剧相关企业总量已达10.02万家。今年已注册1.73万家短剧相关企业,其中前9月注册1.68万家,同比增长12.57%。成立1至3年的短剧相关企业占比最高,达31.43%。一线城市成为短剧企业的主要聚集地,相关企业数量占比为24.69%。

随着行业门槛提升和竞争加剧,拥有内容创意、运营管理和商业化变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厂们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大厂们不惜重金角逐高端短剧人才,其真正目的,其实是抢占下一代数字内容生态的制高点。

短剧赛道或成大厂新的增长点

大厂的集体狂热,源于短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潜力。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686亿元,用户规模达6.62亿,占整体网民的52.4%,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01分钟。据艾媒咨询预测,到2030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互联网大厂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变化。在传统长视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短剧赛道成为新的增长点。对于大厂而言,布局短剧赛道不仅能够拓展业务边界,还能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在新领域抢占先机。

电商合作是互联网大厂值得深耕的亮点领域。随着“内容+电商”模式的兴起,短剧与电商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一些短剧可通过巧妙的剧情植入,引导用户购买相关产品。例如,快手短剧《珍珠传奇》,通过“剧情植入+直播间引流”模式,带动合作品牌珍珠品类GMV增长300%。有市场人士认为,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先天拥有“内容+电商”生态闭环优势,在布局短剧赛道时,可将短剧与自身电商业务深度融合,通过短剧为商品引流,增加电商销售额。而随着“双11”“年货节”等大促节点临近,短剧也正成为电商引流的新引擎。

而广告收入依然是短剧盈利的重要来源。随着短剧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广告价值也日益凸显。以一些热门短剧为例,单集的广告植入费用可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如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通过“老年婚恋+保健品”的精准植入,实现单集广告收入超百万元,广告主复投率高达70%。而且,短剧的广告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片头片尾、剧中植入广告外,还出现了互动式广告等创新形式——这些新形式既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又能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不过,短剧领域主流的会员付费模式,在互联网大厂的战略布局中可能面临“水土不服”。例如小米近期推出的免费短剧平台,甚至取消了常规短剧平台看广告解锁免费剧集的机制——对于这些互联网大厂而言,它们拥有成熟的主营业务作为收入支撑,布局短剧的核心目标并非直接变现,而是通过内容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反哺生态价值。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与提升用户忠诚度和生态价值相比,会员付费所带来的直接收入反而显得不再具有吸引力。

对于大厂们而言,短剧已不再只是娱乐内容,而是成为了连接用户、内容与消费的关键枢纽。当战局从猎取流量转向赢得人心,短剧才可能从一种高效的变现工具,沉淀为一种值得被尊重的内容形态,而这或许才是短剧赛道长期繁荣的真正意义。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