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号,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发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这篇文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对微短剧领域的监管动作、支持引导、成果展示。
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微短剧风向标,北京对于微短剧的一举一动,或将引发各方重点关注、跟进。
也因此,建议微短剧从业者高度关注。
首都北京如何推动微短剧发展?哪些是监管红线、发展重点?鼓励哪些、整治哪些?
DataEye短剧观察梳理如下:
1、持续优化行业生态。加强重点头部平台管理,对小程序微短剧进行前置审核。督导平台严格落实总编辑内容负责制,建立健全审核机制、审核平台、审核队伍,健全内容审核和风控体系,做好前置把关。鼓励头部影视制作机构、传统媒体入局微短剧赛道,提升微短剧创作水平。加强制作方、投流方、推广平台和播出平台管理,定期组织召开网络微短剧政策解读会、剧情研判会,开展微短剧片名、动画微短剧等专项治理,强化7*24小时内容巡查,建立微短剧黑白名单,持续整治违规微短剧和违规小程序、账号,确保播出安全。
2、实行分类分层管理。落实国家广电总局管理要求,对微短剧进行重点、普通、其他三类三个层次差异化、精准化审核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职责,严把规划备案和成片审查关口,同时指导平台切实履行职责,健全内容审核和风控体系,做好前置把关。联合上海、广东建立三省(市)会商沟通机制,拉齐管理尺度和标准。
3、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发挥“北京大视听”机制作用,从政策、资金、机制三个维度全方位促进和保障微短剧产业发展。制定北京大视听·“首亮微光”扶持计划并升级2.0版本,发挥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用,形成剧本扶持、摄制宣推扶持、成片奖励全流程扶持链条,并对大屏播出、在京取景进行单独奖励,整体扶持规模扩大至3000万元。今年以来,154部次“京产”微短剧作品入选总局各类推优评奖,创作数量和质量领跑全国。
4、加强选题创作指导。围绕主题主线,《马背摇篮》《怒刺》等重点项目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作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题材,推出《墨韵新生》《除夕闯进我家门》《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等作品,储备《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山海经》等项目。《狮城山海》成为首部登陆央视、首部台网同播的微短剧,《弄潮》《大力村超人》等现实题材播出反响良好,《一品布衣》等项目播放量破20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推动“微短剧+”模式创新发展,制定“短剧游北京”创作计划,孵化推出了《三井胡同的夏天》《西城无小事》等多部北京文旅题材作品,46部作品入选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七批片单。策划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设立国际、非遗等十二大赛道,致力于培育推出百部佳作、40位新锐人才,进一步推动微短剧以流量优势激发消费潜能,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