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板上发电 板下治沙——甘肃电投光伏治沙的生动实践

来源/ 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5-10-16 10:44:32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放眼望去,远处,一个个沙丘连绵起伏;眼前,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汇聚成蓝色的“海洋”。

10月14日,“国企改革攻坚 绿色引擎赋能——主流媒体赴甘肃电投专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电投酒泉汇能风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九墩滩光伏电站。

阳光下,11万余块光伏板整齐列阵,将强烈的日光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送往各地。

甘肃电投九墩滩光伏电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摄

“我们在进行光伏发电的同时,实现了有效治沙。”甘肃电投酒汇公司技术检修二部副主任马继坤说,这里以前也是流动沙丘,经过我们几年的开发建设,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站上观景台,顺着马继坤手指的方向远眺,光伏发电板如海浪般向天际延伸。光伏发电板下,以麦草扎成的草方格纵横交错,织成一张巨网锁住流沙,花棒、梭梭、沙米、柠条等多种植物在风中摇曳。

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曾是风沙肆虐的生态脆弱区,“十四五”期间,武威市凉州区围绕“双碳”目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

2022年,甘肃电投酒汇公司抢抓机遇,投资建设总装机50兆瓦的九墩滩光伏电站,占地1291亩。这是我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发展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主要采用干草沙障相结合一封到顶的全封式治沙模式,设置网格状双眉式沙障,每一块光伏板下方,都覆盖着若干个草方格,环环相扣,牢牢缚住黄沙,覆盖在地表的干草沙障草方格,可以减缓沙丘的移动,有助于地表的固沙保水。

甘肃电投九墩滩光伏电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摄

架设在沙化土地上的光伏板既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又能遮挡太阳强光,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形成避风港,降低风速,减少风沙侵蚀,有效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据测算,光伏矩阵能够使板下区域风速降低30%-50%,地表水蒸发量减少20%-30%,形成遮荫保墒的微环境。

“光伏板形成的集雨面,还能使雨水聚集落到地面,提高光伏板下土壤含水率,促进光伏电场内的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马继坤说。

“草方格能有效削弱风力、涵养水分,光伏板则遮阴降温、聚集雨水,二者结合为植被恢复创造了‘小气候’。”马继坤介绍,电站采用“全封式治沙”模式,治沙面积达1200亩,相当于112个标准足球场。

依托改善后的基底条件,甘肃电投酒汇公司在项目基地种植了柠条、花棒、梭梭草等多种沙生植物及耐荫作物,逐步形成永久植被覆盖,最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治沙”。

夏季的九墩滩光伏电站。(资料图)

据介绍,该项目设计年上网电量9602.75万千瓦时,可满足约8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需求;每年节约标煤2.9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万吨,相当于种植树木43万棵。

“项目配套建设的10兆瓦/20兆瓦时储能电站,如同‘电力海绵’,有效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性,提升电网消纳能力。”马继坤介绍,这座由16个子方阵、223台组串式逆变器构成的光伏矩阵,通过3回35千伏电缆汇入330千伏变电站,最终并入甘肃电网。

九墩滩光伏电站2023年7月18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截至今年10月13日,已累计输送绿电2.17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8万吨。

作为集团首个光伏治沙项目,九墩滩光伏电站为沙漠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甘肃电投酒汇公司武威望舒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今年10月下旬入场开展施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7亿千瓦时。

甘肃电投酒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家学表示,酒汇公司将延续九墩滩光伏成熟治沙经验,采用网格状结构锁住流沙基底,配合光伏板阵列形成双重固沙网络。与九墩滩已建成光伏治沙项目形成连片效应,进一步完善“发电-固沙-生态”的循环体系,为河西走廊沙化治理与清洁能源开发提供示范样本。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