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敏锐抓住微短剧产业发展机遇,将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文旅强市战略布局。郑州微短剧迅速崛起,被业内称为“全国微短剧三大重镇之一”,郑州“竖店”品牌逐渐形成。近日,为巩固郑州微短剧行业先发态势,更好推动郑州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郑州市加快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0月11日,又发布相关政策解读,着力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
鼓励精品创作,打造“郑州故事”IP矩阵
郑州市政府将内容创作放在政策首位,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具体措施上,郑州将实施精品微短剧创作工程,组织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围绕郑州历史文化、文旅资源、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创作。鼓励将本土化剧本、优秀中短篇小说等改编为微短剧。同时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推动微短剧与郑州本土品牌、文旅场景、网红街区、普法、科普、非遗、功夫、“老字号”以及国潮新品等领域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
►
壮大市场规模,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
壮大主导产业,推进国有广播电视企业公司制改革与股份制改造,支持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进入微短剧产业领域。培育大型专业化市场主体,形成龙头效应和集聚效应。鼓励电商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推进新媒体资源整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微短剧企业按程序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育强产业园区(拍摄基地),依托郑州市民活动中心、大志影业、天健湖影视产业生态集群、紫星庄园及周边区域,加快打造市级微短剧产业园区。鼓励各开发区、区县(市)推动建设微短剧拍摄基地。全市推出一批郑州特色拍摄取景地,加快形成“产业园区—拍摄基地—取景地”三级场景空间布局。鼓励来郑投资微短剧产业,按规定予以政策支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鼓励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打造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
推动微短剧出海,促进对外交流
推动设立“微短剧出海服务窗口”,制定微短剧产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推动针对微短剧海外演员“免签时长延长+容缺受理”工作创新,推进境内外微短剧拍摄、后期制作等专业领域职业资格互认,组建郑州市微短剧进出口协作体并拓展其服务功能。积极申报参与“视听中国—公共外交”播映工程,用好国际旅游市长论坛等平台资源,创作并推动更多优秀微短剧出海。鼓励举办短剧产业交流展示活动。鼓励微短剧企业或行业组织在郑州举办微短剧主题的创作展会、交易会、论坛等产业活动。鼓励微短剧制作机构参加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节展,设立展台并举办精品微短剧推介活动。
►
健全服务机制,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微短剧机构一站式综合服务,完善全周期协拍服务体系,为来郑剧组提供在线预约、设备租赁、群演调度等专业化服务。搭建微短剧版权登记服务平台,将打击微短剧侵权纳入“剑网”专项行动。设立“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提升审核质效。鼓励市属高校与微短剧企业联合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培育体系、开设微短剧编导专业和实践项目。大力引进和培育制片、编剧、导演、剪辑等优秀专业人才,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等政策。鼓励市县两级将微短剧行业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体系。规范微短剧行业有序发展,确保内容健康、播出安全。
►
强化组织保障,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每季度召开联席调度会,推动落实见效。加大扶持力度。探索设立社会资本参与的郑州市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对微短剧产业发展项目给予扶持。协调权威部门或头部网络视听平台,争取每年在郑州落地全国性的微短剧行业活动,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END
郑州微短剧新政策的发布,为其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从内容创作到产业集群,从科技创新到人才培养,郑州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微短剧产业生态。该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郑州在全国微短剧格局中的地位,让“竖店”品牌更加响亮。